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及规制实施效果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最广、品种最多、使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不合理使用抗蘭药物,会增加细菌的“选择压力”,从而加速细菌耐药的产生和发展。细菌耐药小仅会增加感染性疾病治疗难度和患者病死率,还会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占用更多医疗资源,给社会和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严重负担。随着全球化发展,人员流动加速了耐药菌的传播,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带来的危害成为了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普遍存在,造成细菌耐药不断发展。全球重点监控的五种多重耐药蘭,除了抗万古霉素肠球菌目前处于较低水平外,其他各种多重耐药菌发性率均处于全球中高水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求政府实施抗菌药物规制政策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规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接连实施一系列政策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规制,并于2005年建立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对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进行监测。但因为药品流通体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支撑体系与供需方在药物利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不足,我国医院依然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和使用强度处于较高水平等问题。2011年,在配合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包,原卫生部在全国二三级医院开展为期3年(2011-201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并在其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设置了一系列目标,在政策实施一段时期后,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从政策要素及规制实施情况的角度开展系统性分析,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新时期下我国药物应用问题及影响抗蘭药物应用规制实施的因素与原因。因此,木研究所探讨的问题为: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从2011年实施了一系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政策之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实际结果如何,是否达到政策预期效果?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对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在政策框架下进行综合系统的探讨,以对问题实现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政策实施后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样本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价,并探讨政策情景因素对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提出科学性的建议。具体的研究目标为:(1)分析国家抗菌药物规制政策实施后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是否达到政策规定目标,明确药物应用问题;(2)构建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3)对样本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政策情景因素对实施效果的影响;(4)提出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政策的科学性建议。研究方法本论文以高价值政策制定的逻辑思路为基础,以政策制定循环过程的不同阶段作为分析思路,按照总结反馈、明确问题、分析根源机制和提出政策方案的逻辑开展研究。本研究为面上监测数据分析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研究。监测数据是来源于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151所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季度使用数据进行分析,时间为2011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3季度。将数据按照ATC/DDD方法对抗菌药物进行编码和DDD赋值,最后形成标准化可分析的数据结构形式。典型调查的样本医疗机构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从山东省的6所监测医院中选择2所省级和2所市级三级综合医院共4所医院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构调查和定性访谈两部分,机构调查问卷包括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情况调查表、医院住院患者和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医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表和医院抗菌药物消耗金额调查表等。定性研究的开展是在每所三级医院共抽取至少10位关键人物进行访谈,其中医院领导(主管副院长等)1名,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成员3名,临床医生2名,临床药师1名(如果没有则增加临床医生数量),感染管理部门人员1名,检验科1名,药剂科人员1名。本研究的分析方法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主要使用描述性分析、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分析、简单回归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分析、间断性时间序列分析和DU90%分析。第二个是构建指标体系及开展评价,在“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改进TOPSIS和加权秩和比法的模糊联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第三个是对访谈资料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采用主题框架法和和PEST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方法。数据的整理分析工具有Excel 2016、SPSS23.0和Statal4.0统计软件。主要研究结果1.政策梳理结果。2001年1月-2016年12月,我国共发布与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相关的政策58部。政策的演变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1-04年,主要特点是从抗菌药物使用环节入手,规范临床医生.用药行为和居民用药行为。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1月-2010年11月,主要特点足通过建立临床药师制度、处方点评制度和国家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规范抗蘭药物应用管理和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第三阶段是2010年12月-2015年12月,这.阶段的特点是以优化用药结构、解决用药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针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全过程、不同科室和不同职能的人员进行综合管理,形成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框架,且有了明确的考核指标,并出台了保障性法规,抗菌药物应用符理开始走上了系统化管理之路。第四阶段从2016年开始。特点是抗蘭药物的应用管理将由医疗卫生部门及机构为主体的管现控制向政府和社会全方位的管理控制转化,从抗菌药物全方位控制变为重点监控。2.抗菌药物监测数据分析结果。(1)药物品种配置指标。2011-2014年,全国所测医院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品种数从157种降至132种,总降幅为15.92%,年均复和增长率为-3.14%。东北地区降幅最大,为23.77%。山东省监测医院总降幅为40.8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30%。全国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占比较多的药物为广谱青霉素类、青霉索类复方药、第1至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东部地区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品种数最多。山东省使用最多的品种数为广谱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复方药、第1至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基本所有的监测医院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品种数已经达到了政策规制目标。各监测医院的使用强度变化在不同年度间均有显著差异(F=62.64,P<0.01)。部分医院的头霉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配置品规未达到要求。(2)药物用量和费用指标。全国监测医院药物用量和费用均在政策实施中期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每年第2季度是用量和费用高峰。山东省抗菌药物用量和费用从201 1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1季度分别下降了 43.13%和41.06%,后逐渐上升,用量和费用分别上涨了 88.06%和56.67%,每年的第2季度为用药高峰。相较2011年,2014年时全国范围、地区和山东省的窄谱青霉素类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下降,青霉素类复方药、第3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氟喹酮类和糖肽类药物用量占比增多,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用量和费用占比最多,分别为26.36%与27.52%,碳表霉烯类和糖肽类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增加幅度最大,用量占比分别增加了 1.80倍和1.62倍,费用占比分别增加了 44.97%和35.21%。碳青霉烯类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在东部地区监测医院最多,为6.17%和18.85%。相较2011年,2014年山东省监测医院的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均增长。2011-2014年,全国范围的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用量占比从80.39%增至85.79%,金额占比从97.62%增至98.37%。东部地区倾向于应用较昂贵的注射剂型抗菌药物。山东省监测医院的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用量占和费用占比减少,占比分别为74.56%和96.60%。全国范围内,目录外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变化在政策干预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P=0.264),特殊使用级药物用量占比和费用占比在政策实施后每月显著增加0.696%和0.258%(P=0.000)。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特殊使用级药物用量与费用出现显著上升(P<0.01)。特殊使用级药物费用占比在东部地区最高。山东省监测医院从分级管理政策实施后,不再使用目录外药物,政策实施后,山东省监测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每季度显著下降0.528%与0.840%(P<0.01)。2014年时全国医院和山东省监测医院的广谱抗菌药物与窄谱抗菌药物用量和费用比值均大于2011年,全国分别为6.84和8.83,山东省分别为4.94和9。(3)使用强度指标。2014年,有70.86%的监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未控制在40DDDs/100人天以下,各监测医院的使用强度变化在不同年度间均有显著差异(F=62.64,P<0.01)。西部地区控制效果最好,中部地区控制效果最差。山东省有一半监测医院未控制好使用强度。各地区内部监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不同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全国监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品种数之间在2011、2013和2014年均相关(P<0.05)。(4)应用规范指标。全国范围内,进入使用量占比前10的药物主要集中在青霉素类复方药,第一至四代头孢蘭素(含复方制剂)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依从国家指南推荐药物的比例平均为74.63%,并且从2012年开始依从性比例逐渐降低。相较2011年,2014年各地区监测医院DU90%抗菌药物应用指南依从性均增加,其中东北地区依从性最低。山东省监测医院每年用量最多的药物类别为头孢菌素类,用量最多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DU90%的药物依从国家指南推荐药物使用的年均为86.57%。3.指标体系构建结果。本研究构建的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包括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和实施结果等3个1级指标,组织构成、技术支撑体系构成,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应用及监测管理、门(急)诊处方指标、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指标等12个二级指标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联用处方占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住院患者使用多种抗菌药物百分比和l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等55个三级指标。共咨询19名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开展两轮专家咨询。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分别为0.77和0.775,协调系数分别为0.471和().575。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结果可取。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赋值后,在一级指标屮,实施结果的相对重要性最大,权重为0.3957,其次是制度执行指标,权重为0.3238。4.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评价结果。参与调查的4所三级综合医院在抗菌药物符理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抗菌药物品种配置方面,都已达到政策规范要求。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3所医院临床药师配置人数为3人,1所医院为4人,其工作多为处方点评、参与查房和接受咨询,并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到临床用药过程中。抗菌药物应用监测重点-处方点评工作,各医院均未达到国家政策要求。所有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指标控制较好,但在住院抗菌药物应用指标方面,3所医院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50%以上,静脉输液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主要给药途径,4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平均用量占比为88.38%,超过2014年山东省监测医院整体用量占比(74.56%)。4所医院特殊使用级药物的用量平均占比(13.9%)超过2014年山东省监测医院特殊使用级药物用量平均占比(8.09%)。2016年,4所医院的碳青霉烯类药物用量占比都较高,平均占比(7.78%)已经超过2014年山东省监测医院碳青霉烯类药物用量整体占比(5.10%)。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均大于本院的总体平均住院天数。通过使用基于改进TOPSIS和加权秩和比的模糊联合法进行评价,4所医院中过程指标表现最好的D医院最接近最优水平。5.政策情景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效果的影响分析。目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工作在结构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临床药师不足和现有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病原微生物检测的重视程度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过程方面,在病原微生物送检、门诊限制用药和处方点评等政策的执行上以及医务人员规制政策认知方面存在问题。结果方面,主要问题为门急诊用药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不好控制的问题。结合访谈提纲运用PEST分析法进行情景分析,发现在政治环境维度,影响因素有药品政策、产业政策、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的设置,经济环境维度,影响因素有激励机制、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城乡经济发展、抗菌药物行业特点,卫生总费用和药品费用以及医疗保险,社会环境维度,影响因素有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居民用药知识和行为,临床医生的认知、社会文化环境和零售药店管理。技术环境方面,影响因素有信息技术应用,抗菌药物研发、基层用药和监督、微生物检测技术,行政部门监管、ASPs项目实施等。结论1.不管是在全国范围、还是在不同地区和山东省,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的目标均未完全达到。在政策实施后,监测医院抗菌药物用量出现减少,但是药物利用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临床上建议谨慎使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复方药、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作为特殊使用级管理的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药物用量占比均有所增加。2.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作指导所构建的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科学性和实用性都得到了验证,可以作为评价医疗机构抗菌应用规制情况的依据,以发现规制问题,提高规制效果。3.外部因素影响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因素,在政治维度中,影响抗菌药物规制效果的直接因素是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要素和相关配套政策,经济维度中,医院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影响较大,社会维度中,医患双方是影响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的核心,技术维度中,对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效果的影响主要包括管理技术和诊疗技术两个方面,其中ASPs项目实施情况影响最大。政策建议(1)完善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的系统性。从本研究我们得知,由于病人是流动的,耐药菌也是流动的,不能孤立的看待某一个级别机构用药管理,在做好本级别机构用药管理的同时,需要兼顾其余机构的用药管理。这就要去我们根据系统整合的观点去完善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将抗菌药物的应用规制管理形成闭环管理。(2)提高政策的可及性。政策的可及性即为政策目标是否包括了所有的问题。从本研究看来,我国三级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还存在规制政策无法兼顾的问题,在未来的政策完善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可及性。(3)通过多种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力度。亟需建立以医院临床药物利用信息决策系统为支撑,各信息系统相互联通,相关机构全覆盖的实时监测平台。其次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规制的人才素质。最后是加强对社会药房的管理。(4)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强教育主要针针对患者,增加其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改变其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不良习惯。教育不能仅仅是街边的宣传,而应是山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学校、社会、自媒体等对居民进行经常性、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主要是针对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
其他文献
通过盆栽试验,以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肥做对照,研究了生物复混肥施用量对土壤有效N、P、K含量及玉米和油麦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N、P
“孝”曾是中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产生的根源。正如孔子所说:“夫孝,道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但是在当今,有不少家庭不是要求孩子孝敬父母,倒是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有不少学
<正>一、解蘩漪其名蘩,《说文》曰:"蘩,白蒿也。从草,緐声。""蘩"字《诗经》即有,毛传:"蘩,白蒿也,所以生蚕。"《诗经·召南·采蘩》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环境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小班美术游戏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性、个性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013年12月下旬在深圳举办的第八届全国书籍艺术设计展览,被书籍设计界、印刷界及出版材料界视为中国出版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书籍专业大展与学术盛会。本届展览会上,高等
<正>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有600余个职位,由党政卸任官员担任。然而,在中央的强力推动下,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密集召开,独立董事纷纷离职,"官员独董"的谢幕,已成为一道别
为缓解"工学矛盾"、共享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资源,提出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任教师根据学科、学生特点,依据"星策略"结构进行教学设计;讲授教师
目的:了解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本部2015年和2016年病原菌菌群临床分布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搜集河北医
目的:探讨军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深化药品安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2009–2013年解放军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