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不同方法治疗的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患者,在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排便频次、直肠前突深度、症状评分的比较来观察和评价益气养阴法联合罐疗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的临床疗效,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的优势。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经检验,三组在年龄、病程、直肠前突深度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为对照组,采用微创闭式修补术术后三天口服益气养阴方药(当归20g,黄芪12g,白术12g,党参10g,陈皮15g,柴胡12g,升麻6g,麦冬12g,肉苁蓉15g,郁李仁10g,川楝子12g,合欢花20g,甘草9g),B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罐疗、饮食法。主要从近期有效率(治疗后7天)、远期有效率(治疗后3个月)、排便频次、直肠前突深度、症状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3个月)的比较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两组近期有效率比较A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B组:临床痊愈24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2两组远期有效率比较A组:临床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B组:临床痊愈21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3排便频次的比较B组治疗前后的每周排便次数分别为(2.46±0.89)次、(6.46±0.90)次。A组治疗前后的每周排便次数分别为(2.47±0.86)次、(4.45±0.88)次。治疗后2组每周排便次数均比同组治疗前增多(P<0.05),并且B组治疗后每周排便次数明显多于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直肠前突深度的比较B组治疗前后直肠前突深度分别为(36.81±2.54)mm,(4.26±0.28)mm。A组治疗前后直肠前突深度分别为(37.09±2.81)mm,(8.51±0.56)mm。治疗后2组直肠前突深度均比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并且B组治疗后直肠前突深度下降明显低于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症状评分比较A组:治疗前为13.40±0.93;治疗后7天为4.23±0.90;治疗后3个月为4.50±0.82。B组:治疗前为13.80±0.76;治疗后7天为4.07±0.83;治疗后3个月为3.17±0.97。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7天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个月B组与A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7天、治疗后3个月症状评分均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本项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既可弥补单一手术疗法并发症多的缺点,又可提供一种治疗本病的新思维,推动拔罐法在直肠前突术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2我们所采用的拔罐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疗效好、经济实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3术后配合益气养阴方药和罐疗结合,可以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对于术后便秘起到了更好的防治作用,提高了更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