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与制度的实施,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公社时期的公有制向土地承包制的转变,使得蒙古族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由传统的畜牧业经济为主向多种经济结构并存的局面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情况在内蒙古东部半农半牧地区蒙古族乡村社会表现的更为突出。本文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左后旗)花卜嘎查为例,在三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嘎查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政策制度背景下的经济结构变迁的历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全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组成。前言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研究概况、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别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政策背景下的经济结构变迁情况,包括土地承包制的第一阶段(1982-1996年)、土地承包制完善阶段(1997-2004年)、和《禁牧》政策实施以来(2003年以来)三个时期。第二部分,经济结构变迁的特征与影响因素。阐明了随着畜牧业比例的下降而农业比例的上升和经济结构多样化等三个方面的特征的同时探析了政策制度、生态和市场等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关于经济结构变迁的影响与未来发展的思考。主要论述了由于经济结构变迁对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族嘎查带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与传承、社会观念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同时并提出有关以后发展的初步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