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对比耳穴压豆配合口服药物和单纯口服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为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材料与方法:通过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慢病医院脑病康复3科住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抑郁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1:1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中风病的常规治疗加上舍曲林口服治疗,每日一次,一次50mg,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耳穴压豆疗法。耳穴压豆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耳穴压豆配合口服药物和单纯口服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为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材料与方法:通过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慢病医院脑病康复3科住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抑郁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1:1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中风病的常规治疗加上舍曲林口服治疗,每日一次,一次50mg,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耳穴压豆疗法。耳穴压豆疗法为隔日换贴压另一侧耳穴,常规针灸治疗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进行8周的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前和完全结束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最终数据用SPSS25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分析。结果: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疗效测定,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的疗效结果经过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进行8个疗程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NIHSS评分量表评分较前均有改善(p<0.05)。结论:1.耳穴压豆疗法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2.耳穴压豆疗法配合口服药物疗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出现不寐的问题;3.耳穴压豆疗法能够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梅尼埃病(MD)是耳鼻喉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MD主要通过听力学和双温试验等作为诊断依据。在疾病早期,MD患者症状常常不典型,这导致MD易被误诊,患者得到明确诊断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目前MD的诊断,除了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听力学双温试验等之外,耳蜗电图成为辅助诊断MD患者重要方法之一。既往的临床研究发现,痰浊中阻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而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MD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
目的:通过使用我院治疗肢体痹症的传统经验方“通痹止痛搽剂”,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进行治疗,从多个层面的指标检测观察药物对病变部位的抗炎及修复作用,探讨通痹止痛搽剂的作用机理,并为该方今后进一步申报院内制剂、新药等临床应用提供前期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通痹止痛搽剂高浓度组、通痹止痛搽剂中浓度组、通痹止痛搽剂低浓度组、西药阳性对照组和中成药阳性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中药联合和单纯中药治疗对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对颈椎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分析针灸中药联合和单纯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差异的原因,为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受试者均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48例纳入本次研究中,将入选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形神统一理论指导下的宫颈癌治疗效果及形神统一效果。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病例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及殷东风教授门诊以宫颈癌为唯一原发肿瘤且就诊次数≥2次,共67例。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对各期宫颈癌癌患者经形神统一流程治疗前后形伤、神伤评分采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采用SPSS25.0统计学
目的:本研究以中风(气虚血瘀型)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施以隔药灸脐法治疗,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该病的较佳灸量,为临床治疗中风(气虚血瘀型)后便秘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和诊断标准的中风(气虚血瘀型)后便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隔药灸脐1组)、B组(隔药灸脐2组)、C组(隔药灸脐3组)各20例。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
目的:本研究针对绝经综合征肝郁肾虚证患者采用中药配合五音疗法进行调治。观察绝经综合征肝郁肾虚证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以期待提供新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本研究自2018年09月至2020年12月共收集6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五行音乐配合更年方中药汤剂)、对照组(更年方中药汤剂),每组患者各30例。通过观察、记录治疗前后国内改良Kupperman Index(KI)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王凤荣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并借助网络药理学,探寻其核心复方治疗高血压的潜在作用机制,为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有据借鉴。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凤荣教授门诊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排标准,共纳入患者78例,录入处方167首,运用Excel建立患者信息数据库,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及证素分布,统计药物频次,通过SPS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癌术后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组织分化、病理类型、TNM分期、远处转移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的94例患者(其中左半结肠癌患者4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47例),观察其症状、体征,归纳总结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的证型分布规律,采用Fisher确切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证型与年
研究背景: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长期的疼痛会引起复杂的疼痛综合征或中枢性疼痛,使普通的疼痛变得更加剧烈并难以治疗,会严重的影响患者躯体、心理、精神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生存质量。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三阶梯止痛原则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癌痛治疗方式,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疼痛控制不理想。经多年的临床研究与实践,中医药在癌痛的治疗方面得到认可,特别是中药替
目的:探究形神统一理论指导下的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形神统一情况。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病例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及殷东风教授门诊以结直肠癌为唯一原发肿瘤且就诊次数≥2次的患者,共158例。运用WPS Excel建立数据库,对各期结直肠癌患者经形神统一流程治疗前后形伤、神伤评分采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形神损伤比值,采用SP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