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贵州省某钢厂的转炉渣和国内某电厂的粉煤灰,在不添加其它晶核剂的基础上,利用转炉渣和粉煤灰中含有的Fe2O3和TiO2为晶核剂,以烧结法制备出了主晶相为透辉石(Ca(Mg,Fe)Si2O6),副晶相为硅灰石(Ca3(Si3O9)),晶粒尺寸为0.2-0.4μm的钢渣微晶玻璃,大幅度的提高了这两种废物的生产利用率。采用DTA、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基础玻璃的析晶行为和微观结构,确定了最优的热处理制度。本实验所采用的钢渣和粉煤灰综合掺量达到63%。研究结果表明:其微晶制备的最优的热处理制度为:核化温度870℃,核化时间2h,晶化温度1150℃,晶化时间2h。获得的微晶玻璃的性能参数为:耐酸性0.14%、耐碱性0.015%、密度2.84g/cm3、抗压强度107.27MPa、抗折强度74.89MPa、显微硬度756.97kgf/mm2。探讨了Fe2+对整个微晶玻璃析晶过程、微观结构和物相结构的影响。当Fe2+含量在3.11%以下时,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钙铝黄长石;当Fe2+含量增加到5.46%时,微晶玻璃的主晶相由钙铝黄长石变为钙镁黄长石;当Fe2+含量增加到7.80%及以上时,微晶玻璃的主晶相由钙镁黄长石转变为透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