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至明代礼乐观念变化辨析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礼乐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礼乐制度的发展会受到礼乐观念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隋唐至明代礼乐制度的具体制定与实施状况,从大的块面关系上把握这千年间礼乐观念究竟对中原既有的礼乐传统有哪些继承,又在哪些层面上产生了发展变化。依隋唐时代雅乐为国乐的理念,国乐具有礼乐核心为用的意义,但却不是礼乐的全部,将隋唐五礼对应仪式为用的乐以及卤簿用乐作为礼乐整体认知,以《大唐开元礼》为基点下探,本文重在把握其后数朝在礼乐制度和礼乐观念上所产生的诸种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礼乐乐舞自身、承载礼乐的管理机构和乐人群体诸多层面,把握住制度内容和具体实施,也就把握住了礼乐观念的具体传承与变化。本文对隋唐至明代诸朝礼乐制度实施中出现的种种变化予以辨析,以认知中国礼乐制度在前行过程中随社会发展、政权更迭,掌权者族属的差异以及对礼乐制度认知不同等层面上出现的新变化。本文认为,宋代承继隋唐,具有整体的礼乐观念,在礼乐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有新变化,那就是将唐代太常整体承载下礼乐的一部分在宋代归入教坊,宋代教坊已经承担了除吉礼之外的多种礼制仪式用乐。金元两朝先后为女真人和蒙古人入主,由于立国时间较短,吸收融合中原礼制总是要有一个过程,加之还要加入本民族对礼乐的理解,因此会出现对中原礼乐制度既有承继又有一些不同的情状。具体表现在要么将教坊乐用于祭庙,要么只将雅乐作为礼乐。这两朝与唐宋时期最大的不同将雅乐以平民群体承载,前者为礼乐人,后者为礼乐户,正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对礼乐不同于唐宋的认知。明代礼乐制度的建立更多溯及唐宋,回归了前述卤簿仪仗用乐与依五礼用乐的整体礼乐观念,却又在发展中承继了金元时代雅乐用良民的理念,将元代礼乐户改称乐舞生,正是这样的变化反映出明代不认定只有雅乐方为礼乐者。明代礼乐观念的另一个最具特色的变化是吉礼中部分中祀和全部小祀用乐都由教坊司承载,使得教坊司从宋代只承载嘉军宾凶诸礼用乐进入到吉礼的用乐之中,由此显现明代教坊司真正有“礼乐之属”的意义。
其他文献
公众参与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海洋环境事业发达程度和海洋环境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海洋环境政策制定的意识不强,参
在呼唤中国电影史研究进入历史学科视野,增加历史学品性的背景下,文章认为中国电影史研究欲进入历史学视野,在中国电影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首先要清理其自产生以来的史学
作为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藏族绘画唐卡流派——勉唐派,随着人们对藏文化的关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眯。虽然勉唐派是流传范围最广、色彩最有代表性的绘画唐卡流派,它的的线
江兆申的书画作品,予人惊鸿一瞥的当下,总将其归于复古主义的追随者,然在其晚期复古山水的样式,则是有意识的积极引介现代艺术几何图形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其晚期山体与景物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国家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做出的一项制度安排。“新农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被人们称为促进城乡社会协
管束间的气液两相绕流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化工、动力等行业,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管束间平行向上流动更具有特殊意义,例如水冷核反应堆系统、管壳式换热器中
概述了全国民用散煤使用现状,分析了我国不同煤种不同燃烧阶段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颗粒污染物排放,气体污染物排放和VOCs排放情况。结合我国目前散煤燃烧防控存在的问题,并针
随着网页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计算机技术也需要进一步的升级和更新,从而增加网页设计的视觉美感。本文将主要对网页设计和计算机图像处理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析,并阐述
会饮是古希腊一种悠久的文化古风,也是流行于社会上层的一种生活风尚,它曾经是专属于贵族的特权,也是男性的世界,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同时它又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与古希腊城邦的
立功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立功是一种量刑情节,在此意义上,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对具有立功表现的犯罪人予以从宽处理的一项刑罚裁量制度。立功制度对于感召犯罪分子悔过自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