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人的地位不断巩固、人的作用不断增强、人的主体性不断丰富、人的价值充分实现、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历史。教育是以培养主体性人为目的,主体性教育理论所追求的正是人的主体性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
笔者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先从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入手,紧接着通过对主体性基本概念的哲学考察和辨证分析,对构建主体性教育理论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对主体性教育的特征、价值、理论基础也给予了深入地分析思考,以使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大厦有一个良好的根基。时代呼唤主体性教育,主体性问题在当代的凸显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在对当前青少年生命异化现象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从事理结合出发,对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引入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新视角,即主体性教育的生命哲学视角。
本文的重中之重和创新之处就是在生命哲学的视野下,对主体性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具体而又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以供参考。在主体性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师生的交互主体性特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素质,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这需要各方面因素的积极配合。笔者在充分汲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在理念层面、制度层面、过程层面以及管理层面给予了宏观上的指导策略,力图完善原有的主体性教育观念,为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