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胰腺癌神经浸润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稳固上升趋势。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大约40%的胰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就己发生转移,而神经浸润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途径。目前认为神经浸润是引起胰腺癌复发和癌性疼痛的重要原因,可作为其独立预后指标。但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的确切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明朗。以往研究认为,胰腺癌神经浸润是在平面最小阻力处(神经束膜的薄弱部位)侵入神经,并在神经周围间隙内连续浸润,到达远处形成新的转移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某些特异性因子和神经组织周围微环境在肿瘤的嗜神经性生长上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与胰腺癌神经浸润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寻找与胰腺癌神经浸润相关的特异因子,深入认识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分子机制,为寻找相关的基因变化和作用靶点提供参考。方法(1)对46例胰腺癌组织石蜡标本连续切片6-8张,分别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HE切片,观察癌组织神经浸润情况,首先区分神经浸润与非神经浸润。(2)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PV-9000)检测46例胰腺癌组织及1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GDNF和NCAM的表达情况;(2)胰腺癌细胞AsPC-1培养于含有GDNF10ng/ml,100ng/ml培养基,及含有GDNF受体(RET)抑制剂的大豆异黄酮(Genistein)培养基。RT-PCR检测各培养组细胞MMP-9 mRNA表达情况。结果(1)46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共检测出有21例发生神经浸润,神经浸润发生率为45.7%:(2)胰腺癌组织中GDNF的表达率63%高于正常胰腺组织25%,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57,P<0.05);NCAM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2.6%(15/46)和66.7%(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P>0.05)。GDNF在胰腺癌神经浸润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神经浸润组(χ~2=12.48,P<0.01);NCAM在神经浸润组的阳性率低于非神经浸润组(χ~2=5.90,P<0.05);二者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二者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3)经GDNF作用后,胰腺癌细胞MMP-9表达明显增多,而其受体抑制剂Genistein可抑制该做用。结论(1)GDNF与胰腺癌神经浸润密切相关,NCAM以表达缺失促进了胰腺癌神经浸润。其检测对更准确地发现胰腺癌神经浸润、指导手术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GDNF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胰腺癌神经浸润和转移,而Genistein可抑制该作用。
其他文献
传统茶文化意境优美、蕴意深刻,是现代美术教学的素材宝库与灵感源泉。将茶文化意境与美术教学融合,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人文色彩与审美体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
课程整合,整而合之,"整"是整理、梳理,"合"是融汇、融合。把多个、多种有联系的知识内容在一个版块中学习、探究,进行行动性、研究性的学习和探究,进而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
为破解近年来案件数量大幅上升、人案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难题,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紧紧抓住提升庭审效率这一关键点,运用语音识别技术,革新庭审录入方式,研发电子卷宗随案同
报纸
文中对某运营期隧道的裂缝在裂缝类型、纵向分布规律、裂缝分布部位及裂缝宽度等4个方面的病害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隧道裂缝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公路隧道运营养护工作具
高宽课程的主动参与式学习包含五个要素:材料、操作、选择、语言和思维、成人支持。依据五要素来审视我国幼儿园中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
第十一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期间,中国铸造协会七届理事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温平向与会人员正式发布了中国铸造行业2013年统计数据。温平秘书长介绍,2011-2013年,不同材料铸件
<正>目的:探讨地震伤后不同时段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微泵法行非插管静脉全麻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循环和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地震致伤手术患者,Ⅰa和Ⅰb组各1
会议
2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时,张渠伟仍觉得有点不真实。桌上自带的保温杯里茶水氤氲,成绩背后,张渠伟却不愿意多谈,多次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项任务。针对怎样才能发挥好体育教学中应有的德育功能,
[目的 /意义]挖掘数字图书馆用户的认知结构,识别其真实知识需求,以期为数字图书馆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过程]借鉴认知心理学中的激活扩散理论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