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稳固上升趋势。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大约40%的胰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就己发生转移,而神经浸润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途径。目前认为神经浸润是引起胰腺癌复发和癌性疼痛的重要原因,可作为其独立预后指标。但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的确切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明朗。以往研究认为,胰腺癌神经浸润是在平面最小阻力处(神经束膜的薄弱部位)侵入神经,并在神经周围间隙内连续浸润,到达远处形成新的转移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某些特异性因子和神经组织周围微环境在肿瘤的嗜神经性生长上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与胰腺癌神经浸润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寻找与胰腺癌神经浸润相关的特异因子,深入认识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分子机制,为寻找相关的基因变化和作用靶点提供参考。方法(1)对46例胰腺癌组织石蜡标本连续切片6-8张,分别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HE切片,观察癌组织神经浸润情况,首先区分神经浸润与非神经浸润。(2)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PV-9000)检测46例胰腺癌组织及1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GDNF和NCAM的表达情况;(2)胰腺癌细胞AsPC-1培养于含有GDNF10ng/ml,100ng/ml培养基,及含有GDNF受体(RET)抑制剂的大豆异黄酮(Genistein)培养基。RT-PCR检测各培养组细胞MMP-9 mRNA表达情况。结果(1)46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共检测出有21例发生神经浸润,神经浸润发生率为45.7%:(2)胰腺癌组织中GDNF的表达率63%高于正常胰腺组织25%,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57,P<0.05);NCAM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2.6%(15/46)和66.7%(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P>0.05)。GDNF在胰腺癌神经浸润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神经浸润组(χ~2=12.48,P<0.01);NCAM在神经浸润组的阳性率低于非神经浸润组(χ~2=5.90,P<0.05);二者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二者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3)经GDNF作用后,胰腺癌细胞MMP-9表达明显增多,而其受体抑制剂Genistein可抑制该做用。结论(1)GDNF与胰腺癌神经浸润密切相关,NCAM以表达缺失促进了胰腺癌神经浸润。其检测对更准确地发现胰腺癌神经浸润、指导手术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GDNF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胰腺癌神经浸润和转移,而Genistein可抑制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