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是人类生活环境中数量最庞大的动物类群,具有种类繁多、生存栖息地复杂、取食方式各异等特点。昆虫共生菌长期与昆虫保持着协同进化的亲密联系,其种类、数量也因此具有一定差异。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并陆续从昆虫共生菌中分离得到新菌种和新颖骨架天然产物,这类特境共生菌也将愈发发挥自身的潜能。本毕业论文主要以两株黄蜻幼虫肠道菌(QTYC-1与QTYC-44)和黑翅土白蚁巢相关放线菌为研究对象,运用硅胶、葡聚糖凝胶和反相柱层析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13C-NMR,HMQC,1H-1HCOSY,HMBC以及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共分离鉴定了 11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和10个已知化合物,对上述分离得到的代谢产物分别测试除草和抗菌等抑制活性。其相关研究分述如下:1、对黄蜻幼虫肠道真菌CurvulariacrepiniiQTYC-1固体发酵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与结构鉴定。从其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共分离获得5个单体活性代谢产物,分别为:化合物 zeaenol(1),新化合物3,4,7,8,9,10-hexahydro-7,8,9,14,16-pentahydroxy-3-methyl-(1)(2),mannitol(3),adenosine(4)和 ergosta-5,7,22-trien-3b-o1(5)。除草活性表明,当供试浓度为 100μg/mL时,这5个化合物对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或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化合物1和2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对稗草的抑制率分别为:85.5%和85.6%,计算出两者对稗草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28.8 μg/mL和4.8 μg/mL,同时这两个化合物具有略低的抑制反枝苋幼根生长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0.0%和66.7%;化合物3和4对反枝苋的幼根生长抑制率高于50%。抗菌活性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00 μg/mL时,新化合物2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抑制效果显著,抑制率达100%,与阳性对照放线菌酮相当。2、对黄蜻幼虫肠道共生真菌Trichodermasp.QTYC-44进行形态学观察,描述了其孢子形态、分生孢子梗特点,这些特点符合木霉属菌基本特征,确定其为Trichodermasp.菌株。经大米固体发酵从其乙酸乙酯粗提物中获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d-(+)-galactose(6),uracil(7),α-D-glucopyranose(8),adenosine(9)。抗氧活性结果表明供试浓度为250 μg/mL时,化合物9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抑制率达87.3%,其余化合物活性较弱。3、对白蚁巢相关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白蚁巢放线菌,通过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放线菌。共分离获得43株放线菌,选取形态差异明显的26株菌株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表明这26株放线菌归为同一链霉属,7个不同种。抗真菌活性表明有20株放线菌对鸡枞菌及碳棒菌皆有抗菌活性,且对碳棒菌的抑制效果比对鸡枞菌的抑制效果高;其中2株放线菌有选择抗碳棒菌真菌活性;剩余21株放线菌对鸡枞菌及碳棒菌均无抑制活性。同时运用牛津杯法测定43株放线菌的抗细菌和白色念珠菌(Canidiaalbicans)活性,其中50%的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选择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T29,并通过大量发酵,分离与纯化其次级代谢产物。T29发酵液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有效抑菌物质主要存在于中等极性的乙酸乙酯部位,当供试浓度为30 μg/滤纸片时,该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与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的抑菌效果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1 mm和17.4mm。从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共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geldanamycin(10)和17-O-demethylgeldanamycin(11)。活性测试表明在供试浓度为30μg/滤纸片时,化合物10和化合物11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制圈直径分别为14.6mm和14.5mm,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的抑制圈直径分别为14.5 mm和13.9 mm,与阳性对照活性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