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ECT/ERT系统优化设计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iaomantou_2001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容层析成像(ECT)和电阻层析成像(ERT)是电学层析成像的两个主要分支,具有非侵入、无辐射、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响应速度快、安全性能好等优点,在工业多相流参数检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传统的多相流测量只具有ECT或ERT一种测量模式,信息获取量少,测量范围有限,对测量物质要求高,难以满足工业上的测量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实验。本课题以多相流检测为背景,着重于数字化的实验装置设计,将ECT技术和ERT技术整合在同一检测平台,完成了基于FPGA的ECT/ERT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并对气液、液液两相流参数进行了初步的测量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深入了解多相流检测的特点,对于目前国内外ECT/ERT系统的数字化进程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2)分析ECT和ERT传感器的结构特点,针对单截面传感器互扰问题,设计了ECT/ERT复合式传感器结构,并对传感器极板的位置、尺寸等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3)设计了基于FPGA的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系统,完成了激励源、FIR滤波器、幅值信息提取等模块的设计,发挥FPGA并行控制和LUT查找表的特点,改善了系统稳定性和实时性,实现了系统的数字化信号处理。(4)对比分析单步LBP算法、迭代Landweber算法和Tikhonov正则化算法各自的优劣。针对LBP算法成像精度低的问题,系统采用了单步算法与迭代法相结合的离线Landweber成像算法和修正Tikhonov正则化算法。(5)在Qt Creator开发环境下完成了上位机软件平台的开发,实现了图像重建算法、QGraphicView图像刷新、数据存储等功能模块,编写了基于信号槽机制的人机交互界面。(6)对本系统性能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在系统正常工作时,系统的数据采集速度为198.4帧/秒,单步算法的成像平均速度达到67.5帧/秒,迭代算法的成像平均速度达到31.2帧/秒。其次,对连续相为非导体和导体时分别进行了实验。在保证图像不失真的前提下,系统占空比误差控制在14.87%以内。
其他文献
光电稳定伺服控制系统是跟踪、侦察、定位、导航等应用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保证载体晃动条件下跟踪设备的空间相对稳定和视轴精确指向跟踪目标,本文针对陀螺稳定伺服控制系
定量反馈理论(quantitative feedback theory, QFT)是鲁棒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鲁棒控制理论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可以定量估计反馈代价;可以考虑相位信息;不
能力分配问题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类重要的决策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和研究意义。由于近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的跨国经营,为了实现自身的不断增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分布式的运作模式,因此,对分布式环境下的能力分配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由于当今社会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对称信息。因此,不确定性环境下带有私有信息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万维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源和知识库,如何从中抽取出有用的信息,已成为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科研服务系统是为高校的教师提供一个便捷的从事教
定位跟踪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问题之一,引起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移动机器人具有和环境主动交互的功能,在许多场合能够替代人类自动执行某些日常性与危险性任务。无线传感
“装甲车辆压缩空气系部件自动测试装置”项目来源于2005年总装综合计划部维修改革项目。本测试系统是为装甲车辆压缩空气系部件的性能试验和九种部件的性能测试而设计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