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能源、交通等高速发展,严重脸面创伤性毁形已呈多发并逐年上升。脸面是人体最重要的外显部位,其解剖独特、功能复杂,如何对这类伤残者进行有效治疗,一直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目前学科内就如何合理地应用不同技术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尚未能达成共识。本研究1)通过对该治疗小组多年治疗病例进行总结回顾,提出一种脸面部皮肤软组织分类分型方法及相应治疗经验,为脸面毁形重建诊疗规范提出建议;2)结合穿支皮瓣、血管增压皮瓣及预构皮瓣,针对不同脸面毁形特征,提出一种综合各个前胸皮瓣治疗技术的治疗策略;3)验证了皮肤控热条件下可提高超声穿支检测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可作为选择、设计穿支皮瓣进行脸面重建的有效依据。经上述研究,优化严重脸面创伤性毁形治疗方案,提高这一临床难题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第一部分:脸面皮肤软组织毁损畸形分类目的:探讨一种脸面皮肤软组织严重毁形的分类方法。方法:通过回顾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间本治疗组完成的脸面重建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脸面美学分区为主要依据,对病例的修复部位进行分析,统计不同类型毁形的手术修复方法,以寻找不同脸面毁形特征与重建外科技术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74例脸面修复重建病例,重建部位涉及脸面各美学分区,由单个美学分区内部分缺损至全脸面毁形不等。修复技术包括扩张局部皮瓣、带蒂穿支皮瓣、游离穿支皮瓣以及预构皮瓣等目前主要皮肤软组织修复技术。通过病例的归纳分析与经验的总结,提出四类19型脸面皮肤软组织毁形的分类办法。结论:以美学分区为依据的脸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四类19型分型,有助于指导不同脸面毁形病例的治疗工作。第二部分:前胸部皮瓣重建面颈部毁形的治疗策略目的:提出一种应用不同前胸部皮瓣技术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间69例以前胸为供区设计皮瓣进行面颈重建病例,就病例的面颈部缺损特征,治疗方案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回顾33例带蒂锁骨上胸支皮瓣、11例带蒂胸三角皮瓣、8例游离胸三角皮瓣、4例血管增压的锁骨上皮瓣、17例预构皮瓣以及3例血管增压的预构皮瓣。不同治疗技术选择,以面颈部缺损特征与前胸部供区的血供特征为主要依据,可归纳为前胸部皮瓣重建面颈毁形的治疗策略。结论:根据面颈部毁形特征及术前超声探测评估前胸部优势血管,选择不同前胸部皮瓣技术,可以提高面颈部皮肤软组织修复疗效。第三部分:皮肤加热辅助超声多普勒对穿支血管检测方法目的:寻找一种提高超声多普勒对穿支血管检测敏感性与准确性的方法。方法:采用体表控热的方法,检测室温下前胸供区加热至44℃下右侧胸廓内动脉第三穿支的口径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在穿支皮下走行定位,及细小穿支检测中的应用。结果:体表加热至44℃维持下,穿支血管的口径显著增大(0.78±0.04mm至1.22±0.08mm)以及血管收缩峰值血流显著增加15.77±2.14cm/s至39.41±7.30cm/s)。可提高细小穿支检测敏感性及走行定位的准确性。结论:皮肤加热技术有效提高超声多普勒的穿支成像能力,可作为选择、设计穿支皮瓣,优化脸面重建治疗方案的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