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在L-谷氨酸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原代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体外稳定培养24h后,分为三组:对照组、L-谷氨酸组及L-谷氨酸+米诺环素组,相应干预48h后分别观察各组间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及神经轴突生长的差异。体内实验,将C57BL/6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L-谷氨酸组及L-谷氨酸+米诺环素组。前两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L-谷氨酸组),第三组腹腔内注射米诺环素(L-谷氨酸+米诺环素组,60mg/kg),每天一次,连续7天,第二天时,第一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后两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2ulL-谷氨酸(2mM),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第八天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法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β3tubulin阳性细胞数及视网膜GFAP蛋白表达以评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视网膜组织中IFN-γ, IL-1, TNF-α与GFAP与Viment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初步探讨损伤的分子机制。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谷氨酸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神经轴突生长受抑制。米诺环素干预后可明显减轻L-谷氨酸导致的上述效应(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L-谷氨酸组小鼠神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减少,视网膜组织中GFA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米诺环素治疗后可明显改善L-谷氨酸诱导的神经节细胞损伤并明显降低其GFAP的表达(p<0.01)。视网膜组织中IFN-γ、IL-1、NF-α与GFAP与Vimentin的mRNA及蛋白水平在L-谷氨酸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高,而米诺环素可显著降低这些因子的表达。结论:L-谷氨酸可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抑制神经轴突生长和上调炎症因子基因与蛋白的表达,而米诺环素具有明显改善L-谷氨酸所导致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