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陕北民间文化的河流中——路遥创作与陕北民间文化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遥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有20多年。评论家往往注目于作者本人及其作品,而关于路遥与陕北民间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少深入研究的问题,但这又是不应回避的,这是路遥研究的一个新的基点。在此基础上演绎出的路遥与陕北文化的全部联系,也是以后进行路遥研究不应忽视的一个方面。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气质是人的深层心理内涵不为主体觉察的投影,人的深层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结构,它形成于人的幼年——青少年时期;考察人的深层心理——无意识结构内涵,应着眼于人的早年生活文化氛围与家族血缘文化背景。这为路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立足点。 路遥,陕北黄土高原的赤子,黄土文化对其一生的创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与陕北的不解之缘,根植于其家族的血缘文化深层。陕北农村的生活方式、陕北人特有的风土人情、陕北人的情感表现方式、深固的亲情与陕北乡土文化对路遥的牵制和影响,在相当长时期里是无条件的,非自觉的,化作了他的血肉和骨髓,成了他的精神气质。这些为他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使他的作品成为陕北文化更为广泛流传的载体。生于斯,长于斯,陕北文化尤其是陕北民间文化中的神话传说、陕北民歌、陕北风情民俗、歌谣谚语等文化精髓,都或多或少地对路遥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路遥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它与陕北民间文化之间的对应关联。
其他文献
作为清代词学的著名人物,陈维崧倾其毕生精力填词。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创作了二千首以上的作品,其数量为历代词人之冠。对于这些作品,陈维崧生前曾有意识的进行过删削和整理,并阶
学位
鲁迅于1920年将《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这四部晚清小说命名为谴责小说,以区别于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类小说。“晚清四大谴
服饰描写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特色,其服饰情结的形成主要受到家族记忆、边缘体验、古典文学的熏陶三个方面的影响。家族记忆中传统贵族的生活体验使她对古老文明中的服饰有了亲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作家,也是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位大师。福克纳出生在美国南方,是南方的土地养育了他。他非常熟悉南方的地理、历史和人民,而在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