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世界范围内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老龄化呈不可逆转之势迅速席卷全球,拥有复杂社会经验的高龄群体成为社会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意识到,如何帮助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满足其日益多样化的精神诉求,是当前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中之重。第三年龄大学是从事老年学习最成功的机构,是扩大终身教育覆盖面的重要渠道,是赋予长寿质量与意义的物理空间。第三年龄大学在发展进程中逐渐涌现出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其中遵循“自下而上”型发展模式的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独具特色。为此,本研究以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从宏观上概述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发展的现实境况,从微观上聚焦三所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的实践探索,从而为我国老年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思考。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阐述。此部分首先对第三年龄大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重点解析第三年龄大学的内涵特质。其次梳理了第三年龄大学能够推进终身学习民主化进程,打破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引导学习者提高心理资本水平,以及帮助老年人适应角色转变。最后总结了第三年龄大学的三大发展模式,即“自上而下”的政府投资型模式、“自下而上”的自治互助型模式、多元模式。此部分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后续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拓展空间。第二部分是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的宏观发展分析。此部分首先介绍了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缘起的背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老年劳动力持续增多以及相关老年教育政策的出台,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相关机构与项目迅速蔓延整个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成功组织。随后,对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沿袭“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遵循自治自主型的投资模式,学校规模持续扩大,学员数量稳定增长,秉持互助自愿的同伴教育哲学,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步运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的特征,发现其在发展进程中呈现内外部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志愿者节约办学成本、构建实虚结合的校园、课程供给与学习需求相匹配等特点。在梳理现状与剖析特点的基础上,发觉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存在自治型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扩张、自助型经费筹措模式缺乏稳定性的现实困境。第三部分是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的案例解析。该部分主要从微观上聚焦三所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墨尔本市第三年龄大学、悉尼第三年龄大学、布里斯班第三年龄大学)的实践探索。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的组织目标是为老年人提供惬意的环境,当然,每个第三年龄大学又附有独特的组织愿景;组织机构是非营利性、注册式的会员制组织,由志愿者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维持日常运作,体现自主自治与精简高效的双重特性;经费投入模式是“自-下而上”的自治自主型,筹措渠道主要来源于民间;学员学习成本低廉,学校将老年学习当做一项公民教育来对待,仅向会员收取少量入会费;教师队伍由志愿者和组织领导者搭建,教师无需严苛的准入门槛,充分开发老年认知资源;课程设置遵循教育供给与学习者需求相匹配原则,根据老年人的学习诉求和兴趣提供各类长期、短期课程与活动;校园分布采取多元分布校址、实体与虚拟校园结合。在解析三所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实践基础上,发现其存在学员参与排斥少数群体、教学模式相对封闭、地理位置向中心化等实践局限性。第四部分是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发展研究的启示。该部分主要是基于前几章的内容,结合我国老年大学建设的现实境况,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老年大学实践探索的现实困境,并为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坚定全覆盖愿景,扩大参与范围;二是构建网络资源体系,多元分布实体校址;三是利用老年认知资源,加强代际交流;四是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丰富课程体系内容;五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结合,研究为实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