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对象,以其在中国各区域工业发展差异中的作用为研究起点,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Transcendental Logarithmic Production Function)的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模型,利用1978年到2006年工业省级面板数据(Panel Data)估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绩效的波动以及地区差距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自1978年以来中国各地区的工业TFP总体上都表现出了不断上升的态势,但区域之间的差距却逐渐扩大。在对各地区工业TFP增长率进一步分解后,可以看到前沿技术进步促进了各地区工业TFP的增长,成为各地区工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生产效率总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工业TFP的增长,其中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和相对前沿的要素配置效率的持续恶化现象在各地区均有所加剧,而各地区工业生产的规模效率普遍都经历了一个从恶化到改善的发展过程。 通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检验上述结果,测算中国改革以来整体工业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三大地区之间工业伞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特征。在之前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两种模型估计结果进行比较。从本文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的优点在于将随机因素和无效率因素相区别,并能够对模型进行计量柃验。而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克服了随机前沿模型因为设定具体生产函数和假定误差项分布所带来的缺陷,其缺点在于可能将随机因素归为无效率。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的经济收敛特性,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论的β收敛和σ收敛的概念,通过时间序列数据的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来判断中国地区间工业生产技术传播的路径,得到了技术是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部向西部传播的,而在中部和西部各个经济带的各个省间却没看到技术的有效传播的结果。但技术从东部向中西部传播的关系还不稳定,收敛速度还很慢。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后,在跨国公司全球直接投资战略的推动下,全球日益纳入一个统一的生产网络,各国之间贸易活动联系加强,逐渐形成了一条统一的价值链条,即全球价值链。随着全球生产网络
从历史上看,物价稳定一直是一国央行或货币当局列于首位的目标,因为价格稳定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等特点。但在一国价格稳定时,会出现资产市
当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心前区剧痛时,人们自然会想到是否患了心脏病,但有时心脏有病,症状却不在心前区,而是表现为其他部位的不适,这时,应引起中老年人的注意。一般来说,下述几种症状,有时可能是中老年人心脏病的表现:  一、牙痛 牙痛一般是考虑是否患有牙周病,但有少数心绞痛病人发作时却表现为牙痛,尤其是伴有胸闷不适,或大汗淋漓时,应考虑是否心绞痛发作,应及时处理。  二、下肢水肿 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
摘 要: 重组班级的管理和原班人马相比难度更大,怎样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快速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新集体是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作者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研究的目的是使同学和老师尽快融合,使同学形成班级归属感,争创市级优秀班集体。  关键词: 重组班级 学生心理研究 管理对策  这学期学校让我接了一个重组班级,属于中专二年级阶段。这个班级是在中专一年级结
上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从二战后的高速增长开始转入滞胀,伴随金融脱媒问题的严重化,分业经营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业发展的要求,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逐步放松了金融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