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的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所显影的上颌牙影像特征,为建立健全牙齿个体识别技术及适应实际法医工作中个体识别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为了能给对无名尸、碎尸案、白骨化尸体以及大型灾难性事件中罹难者等进行的个体识别提供一套逻辑严密、推理严谨的基础理论和一种简单便捷、迅速有效、成本低廉的个体识别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可归纳如下:1.确立适用于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上颌牙影像)同一认定的观测指标;2.观测各观测指标在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中的分布概率;3.观测各观测指标测量值的变异系数,检验各观测指标的识别能力;4.建立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的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同一认定方法。5.初步建立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同一认定所用各观测指标的测量值原始数据、相应的分段赋值以及分布概率等的数据库。6.为法医工作人员实践中的牙齿个体识别工作提供一套逻辑严密、推理严谨的个体识别理论和一种简单便捷、迅速有效、成本低廉且相对可靠的个体识别方法。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120例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的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对每张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所显影的14颗上颌牙影像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每颗牙齿共选取10个观测指标,包括5个长度性指标和5个角度性指标。运用efilm Workstation 2.1软件进行测量,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和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适当处理、统计和分析,藉以考察不同测量人员和不同拍片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作用;统计同源全颌曲面断层片的匹配概率;运用个人识别能力公式计算所有适用观测指标的累计个体识别率。结果1.绝大多数观测指标的测量值在国人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中的分布概率有所不同,最大的可达99.166 7%,但有些指标的测量值在某些分段赋值区段里的分布概率极小,甚至为0。2.各观测指标测量值的变异系数大小不等。观测指标S415的测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16.098 8%;观测指标θ216的测量值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116 73%。3.综合不同测量人员和不同拍片时间两因素对观测指标测量值影响作用的统计检验结果,S116等21个观测指标测量值的统计学检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宜用于同一认定,予以剔除;其余95个观测指标测量值的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测量人员和不同拍片时间两因素不会对其测量结果产生显著影响。4.两张同源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之间的分段赋值匹配概率:编号27353(女)的匹配概率最高,为98.947 368 42%;编号025(男)的匹配概率最低,为89.473 684 21%;都大于89.473 684 21%。非同源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之间的分段赋值匹配概率最高者仅为61.052 631 58%,远远小于89.473 684 21%。5.95个观测指标的累计个体识别率可达到1030-1050数量级。6.在30张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中,6张盲测片的盲测同一认定率达100%,效果满意。结论1.在选取长度性观测指标时,不宜选取测量值较小的指标。2.在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中,各颗牙齿的各观测指标在各不同分段赋值区段里的分布概率不尽相同。3.各观测指标测量值的变异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体识别能力有所不同。4.S116等21个观测指标测量值受不同测量人员和不同拍片时间等因素影响显著,统计学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宜用于同一认定,予以剔除。其余95个观测指标受不同测量人员和不同拍片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小,重复测量稳定,适宜用作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同一认定的观测指标。5.建立了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上颌牙影像)的分段赋值匹配概率同一认定法和累计个体识别率同一认定法。6.初步建立起了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的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同一认定所用观测指标的测量值原始数据、相应的分段赋值以及分布概率等的数据库,并为之积累了一定量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