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且存在着先天的制度缺陷,再加上融资约束、公司管理机制不完善,现实中很多公司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非效率投资问题。非效率投资逐渐成为约束上市公司价值增值、扩大发展规模的直接障碍。公司为了满足投资需求,及时抓住有利的投资机会,从而会倾向大量持有现金。鉴于此,对于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上司公司非效率投资之间关系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融资约束与现金持有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两个理论上来进行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受到融资约束的公司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较高,不受融资约束或融资约束很小的公司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较低,即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从现金—现金流角度研究融资约束得出的结论与投资—现金流角度类似,相关研究文献认为存在融资约束的公司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较高,不存在或融资约束程度较低的公司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较低,即融资约束程度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这两种研究方法在衡量融资约束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主要集中在公司的现金流上面。论文在衡量融资约束上选取了多变量回归构造融资约束指数的方法,相较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在财务指标的选取上更广泛一些,衡量公司融资约束也更全面一些。国内外研究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效率方法主要是选取相关变量作为衡量融资约束的标准,然后根据变量大小对样本进行排序分成高中低三个或者细分为更多的组,然后研究不同融资约束组情况下,公司的投资效率情况。论文则将融资约束量化为融资约束指数,将其作为一个变量,直接加入到模型中来进一步研究融资约束与公司非效率投资之间的数学关系。论文以现金持有为出发点,研究了现金持有与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非效率投资以及融资约束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选取资产负债率(LEV)、净营运资本(NWC)、净资产收益率(ROE)、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MTB)和现金股利/总资产(DIV)五个财务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得到了衡量融资约束的模型。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除以公司年末总资产进行标准化后的值来衡量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融资约束与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构造了非效率投资模型来衡量公司的非效率投资问题,选取了总资产增长率(GROWTH)、资产负债率(LEV)、现金持有量(CASH)、公司成立时间(AGE)、公司规模(SIZE)、公司投资规模(INV)、总资产收益率(RET)和时间和行业两个虚拟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得出的残差来度量非效率投资。最后以融资约束指数、现金持有和非效率投资为基础,经过标准化处理,设计模型来研究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