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年动物睾丸中,生理性的细胞凋亡在精子生成过程的各个时期都有发生,然而异常的生殖细胞凋亡则会导致雄性不育。各种外界因素如辐射、激素、化学药物等作用于睾丸,会使得细胞凋亡增加进而导致病理性的生殖细胞缺失。事实上,环境中的毒物和化学药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目前青年人精子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人们采用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治疗癌症也会诱导生殖细胞凋亡进而导致不育。因此,研究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机制,进一步探索促进成年个体生殖细胞存活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实验研究输精管结扎(1~9天)对大鼠睾丸功能的影响,以及生殖细胞的凋亡是否与FasL/Fas系统有关,分析生殖细胞凋亡的途径,进而初步探讨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机制。
实验通过建立大鼠输精管结扎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处理组。于手术后3天、5天、7天、9天分别采用睾丸指数、组织学观察、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睾丸的功能、曲细精管结构及生殖细胞凋亡状态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ive PCR)对FasL/Fas的mRNA水平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1)输精管结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包括相应假手术组及未处理组),睾丸指数没有明显变化;组织形态学显示,手术后第5天输精管结扎组的睾丸出现曲细精管的生精上皮内有零星的空泡,在邻近基底膜处的精母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脱落,管腔内的成熟精子数量有明显的减少,这一现象在手术处理后第7天更为明显。2)TUNEL染色显示,输精管结扎3天、5天、7天、9天的各组睾丸均可见大量的细胞凋亡,主要是位于基底部的初级精母细胞。生殖细胞凋亡随着输精管结扎时间的延长而加强,在第7天达到凋亡高峰,随后有所下降。3)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输精管结扎组与相应假手术组相比,FasL/Fas的mRNA水平未见显著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输精管结扎(1~9天)引起睾丸生殖细胞大量凋亡,生殖细胞凋亡的途径机制似乎与FasL/Fas分子无关,至于具体的途径和机制调控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