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首先兴起于美国,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精神和金融功能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其在运行模式上和传统金融具有明显的差别,但在本质属性上,互联网金融并没有超出传统金融的范畴。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产生之后,其发展速度堪称野蛮。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快速和不规范的双重特点,并且,不规范的快速发展也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制日显重要。本文即是在此本背景下展开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规制问题。首先,本文梳理了金融规制理论的已有研究成果及互联网金融规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并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史演进的视角分析总结金融规制产生的原因及其演变路径,并总结出金融规制演变的主导因素,同时归纳了金融规制的三种分析范式:金融规制的供求及其均衡分析、金融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金融规制的制度可能性边界及效率分析。其次,本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的情况,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脉络和理论基础。为了更好地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内涵,本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并总结出互联网金融的一般特征,然后探讨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在分析互联网金融规制的均衡时,本文运用了供给需求及其均衡这一分析框架。互联网金融规制的需求分析主要从两个角度论述,一是由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产生的规制需求,二是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对规制的需求。然后,研究了互联网金融规制的供给问题,这里主要讨论了规制的供给者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为了更好地研究互联网金融规制的动态均衡过程,本文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求得供需的均衡。最后,本文将目光转向国外,主要论述了美国与英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及两国对其的相关规制措施。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一般性总结,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规制存在的问题,并从七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规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