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线菌(Actinomyce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拥有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的微生物来源的含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约有34000余个,其中来自于放线菌的化合物就占了约35%。放线菌目中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更是由于其复杂的生物合成途径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天然产物,使之成为了天然产物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一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详细的描述了从植物杭子梢(Campylotropis polyantha)中分离到的一株植物内生菌Streptomyces sp.KIB-2054。并且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一系列的安莎霉素类化合物,同时对其生物活性以及生源合成途径进行了推测。第二章至第五章则是分别对分离自假杜鹃(Barleria cristata L.)的Streptomyces sp.KIB-H1428、分离自决明(Cassia tora Linn.)的Streptomyces sp.KIB-H1992、分离自植物辛夷(Magnolia liliiflora Desr)的Streptomyces sp.KIB-H2051和分离自虾子花(Woodfordia fruticosa(L.)Kurz.)的Streptomyces sp.KIB-H1424共五株菌的发酵液中的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以及结构鉴定。第六章则对天然来源的angucycline/angucyclinone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液体发酵培养,HPLC检测以及生物活性筛选,选取产物丰富,抗菌活性良好的菌株。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微孔树脂和HPLC等手段对目标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而后通过核磁共振、紫外、红外及质谱等手段确定结构。从上述5株链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并且鉴定了66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2个。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涉及安莎霉素类、angucycline类、吩嗪生物碱类和烷基间苯二酚类等结构类型。从Streptomyces sp.KIB-H2054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安莎霉素类化合物,同时对其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后发现,相较于拥有完整萘醌环的化合物9,不论是发生2+2环加成形成四元氧环的化合物1还是开链形成游离羧酸的化合物3亦或是重排形成五元碳环的化合物5,相较于其生物合成的前体化合物9的细胞毒活性都有所增强。同时,通过紫外照射化合物9产生化合物1的实验结果,推测了化合物1中四元氧环可能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