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形如“张三死了父亲”或“张三被杀了父亲”的结构被称为“保留宾语结构”(ROC)。“保留宾语结构”的特点在于其中的动词作为非宾格动词或动词被动形式,在一般结构中不能带宾语,然而在ROC中它却带有宾语。本文试图在最简方案框架下探讨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生成过程。对此类结构的前期研究包括“领有名词的提升移位”说、“轻动词”假设、话题说以及Appl.结构说。讨论的焦点在于动词前的DP的句法地位及生成情况。这是ROC的生成过程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文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两个主要论点:第一,“保留宾语结构”的潜在结构是准双宾结构(QDOC)。第二,“保留宾语结构”是分裂CP中的Foc. P,如果动词前的DP被话题化,则句子为Top. P。“保留宾语结构”是准双宾结构经过移位转换而来的。准双宾结构与双宾结构类似,其中存在功能语类G。G是双宾语结构中的一个功能语类,是双宾结构表达传递意义的成分。G值的正负决定了间宾的题元角色是“目标”(GOAL)还是“来源”(SOURCE),G取正值时间宾的题元角色是“目标”。在汉语双宾语结构中,G可以没有语音表现形式,为空成分G+或G-,也可以有语音形式。由于G的允准,当单及物动词进入运算过程构成双宾结构后,可以实现主目语增容。在准双宾结构中,非宾格动词或动词的被动形式可以带两个内主目语:一个是原来的内主目语,另一个是G内主目语。“保留宾语结构”中动词前的DP如“张三”不是主语,而是原位生成于准双宾结构之内的G内主目语。它的格是固有的。G允准间宾DP“张三”的题元角色赋予,DP“张三”原位生成于[Spec, GP]。功能语类G的值为负,间宾“张三”的题元角色是“来源”或“受害者”,句子的语义为“张三失去了父亲”。根据最简理论的特征核查理论、移位的非任意性以及移位的复制理论,将“保留宾语结构”分析成C为空的TP是不妥当的,因为这违反了移位的非任意性。“保留宾语结构”是分裂CP中的Foc. P,DP“张三”是“保留宾语结构”中的被焦点化的信息,受到边缘特征(edge-feature)吸引从而移位至句首Foc. P的标志语位置;动词受Foc. P中心语Foc.的吸引提升移位。根据“句法中的代数运算”,谓词被压缩并作集体移位至C。如果DP“张三”被话题化,则句子为分裂CP中Top. P,相应地DP“张三”移位至分裂CP中Top. P的标志语位置。动词后的DP如“父亲”作为内主目语生成在动词之后,而后由于格特征的驱使,移位至[Spec, TP],并被赋值为主格。人类语言反映生物学法则,语言学研究应符合伽利略风格。语言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具有完美性。作为完美的生物学系统,UG的运作应是高效的。生成语法研究追求最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