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遗民诗社是南宋遗民诗人群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本文通过对诗社形成原因、诗社成员界定及成员简介、诗社成员创作主题及创作风貌等方面入手,解析诗人们的隐逸情怀、高洁品格和黍离之悲。同时针对诗社的领导核心赵必(王象),本文主要从其家世、生平、交游、诗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东莞遗民诗社的概况。首先,从诗社的形成原因展开,分析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诗社形成所起到的主要作用,然后引出诗社形成的关键原因,即赵必(王象)的组织和领导作用。其次,针对自古就有很多争议的诗社成员的问题,综合各种说法,通过考证对诗社成员的界定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对各个成员做尽可能详尽的小传.最后,对遗民诗社诗歌的唱和和诗歌的主要内容做简要分析和论述。以存诗较多的诗社成员的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以个体反映诗社诗作的整体风貌。同时分析诗社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围绕赵必(王象)的家世、生平与交游活动等方面进行概述。赵必(王象)为太宗十世孙,自幼通诗书工词赋,咸淳乙丑(1265年)与父亲崇(油)一起中举。后授从事郎,任肇庆府高要县簿尉。宋亡后隐居于东莞温塘村。有《覆瓿集》传于后世。与之有诗词唱和相交较深的如李春叟、陈庚、张登辰等,在他的领导下这些诗人结成了遗民诗人群体。赵必豫诗文风格清新飘逸,多以“梅花”为题,以喻自己面对元朝时的清高气节。他的为人和创作都对整个诗社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把东莞遗民诗社放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分析研究,与同时期遗民诗社群体相比较,论述其相同之处,并突出其个性特征。同时论述诗社的存在意义:首先诗社创作的纪实风格还原了历史真实;其次传承文化,整理故国文献;第三东莞遗民诗社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