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几何缺陷局部双层网壳的动力稳定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m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壳结构是一种沿某一曲面有规律的布置而组成的空间杆系结构,结构网格均匀、刚度大、受力合理、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大跨空间结构形式之一;又由于网壳结构本身富于变化的形状可以组合各种造型新颖而优美的结构形式,因而受到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青睐。单层网壳由于其在静力作用下的失稳表现比较突出从而降低了结构的承载力,而双层网壳虽极限承载力较高,但其杆件、节点数量大,杆件视觉效果欠佳,同时施工比较繁琐。根据结构主要传力路线特点、建筑美观以及经济指标,将双层网壳结构的下弦、腹杆大幅度抽空或在单层网壳局部区域增加下弦杆和腹杆构成双层,从而形成具有受力合理、结构性能优异、形式简洁美观、经济实用的局部双层网壳结构形式就成为网壳结构新的发展方向。以往对局部双层网壳只进行了静力稳定承载力分析,对其动力稳定承载力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研究较少。 本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局部双层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性进行计算研究:本文构造了三种局部双层网壳结构,通过分析计算,对三种结构进行模态分析,了解三种结构的动力特性;对三种结构进行谐响应分析,了解三种结构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三种结构在带有初始缺陷的情况下进行模态分析,了解结构在有初始缺陷时的动力特性;对三种结构进行时程分析(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时程分析),了解完善结构和有初始缺陷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以及破坏模式。通过计算分析给出结构的动力失稳响应指标。
其他文献
工程结构在复杂的服役环境中,不断的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以及各种灾害等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必然导致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构损伤的诊断以及正确评价、修复对减少生命财产的
学位
在西安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灾害,若采用降水施工法,在隧道还没有开挖前就有可能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降或地层发生断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非降水施工方法,减
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科学分析是保证结构安全经济的重要手段。空间结构以其受力合理、重量轻、造价低、形式活泼等诸多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随着体系越来越新颖
为了深入的分析各种规范的区别,本文取目前规范中存在的三种计算理论加以研究,探讨了各个理论方法的区别,分析和研究了各规范中受压构件承载力应用范围,三种计算理论具体为:1.以钟
地震作用下,重力坝尤其是其坝踵部位会随着地震加速度的变化而不断的受拉和受压,通常情况下会达到其抗拉强度而开裂,并在以后的地震响应下不断的开裂和闭合,导致坝体内部的应
钢材在达到屈服强度后具有较好的延性,只有塑性设计能充分发挥和利用钢结构的这一优势,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采用塑性理论进行门式刚架设计可以得到更经济的结构设计,同时避
随着交通运输工程的发展,地道桥在公路、铁路等立体交叉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交通量的增长又导致了多孔、大跨、长距离箱涵的大量产生,因此大型顶进箱涵的力学特性分析变得越来越
悬浮隧道是一种新型的跨越水域的交通结构物,至今虽无实际的工程建设实例,但研究成果已表明它在跨越水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势。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研究背景下,选定千岛湖悬浮隧
近几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害,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山区与农村。而摩擦滑移隔震技术作为一种可靠、安全的隔震设计新方法,经济合理、施工简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