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esase)是一类以呼吸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其治疗主要是吸入性支气管扩张药和激素,然而并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COPD的进一步认识,电针也逐渐在COPD缓解期得以运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功能及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调理提供电针治疗方案及临床思路。本实验主要从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入手研究,期许为后续蛋白组学等的研究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脂多糖(LPS)气管滴入加烟熏法制造COPD大鼠模型,为期30天。从造模第8天开始,药物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腹腔注射(2mg/kg体重),1日1次,连续22天;电针组取“太渊”、“太溪”、“足三里”和“丰隆”,电压9V,电流强度1-3mA,频率为1.5-2Hz,疏密波,留针20min,1日1次,连续22天。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MMP-9和TIMP-1的表达水平,WB法检测肺组织p-p38MAPK,Ang II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了喘咳、气急、精神萎靡、吐痰流涎、毛发牙齿发黄等症状和体征。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呈弥漫性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其中以杯状细胞明显增多,纤维细胞增生。而经电针或药物治疗后,大鼠上述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p-p38MAPK表达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p-p38MAPK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和药物可降低肺组织中p-p38MAPK的表达(P<0.05);而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Ang II表达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Ang II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和药物可降低肺组织中AngII的表达(P<0.05);而模型组和药物组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TIMP-1表达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MP-9、TIMP-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药物可降低大鼠肺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P<0.05);而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电针通过血管紧张素II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调节蛋白酶-抗蛋白酶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