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它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充分体现。我国乡村地区保有大量的非遗资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乡村保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非遗保护,社区(community)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非遗保护中,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表述,社区既要参与价值的判定、项目的管理,也是开展保护的主要力量,社区参与是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和价值实现的有效方式。本论文研究是以松阳县兴村为中心,以社区参与为视角,在廓清非遗保护中社区概念的基础上,围绕作为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载体的兴村红糖工坊,阐述社区如何通过红糖工坊来实现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基于非遗保护中社区的特殊性,探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认同度以及主体性,反思社区如何更好地参与到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来。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对社区的认识、社区参与非遗保护、社区参与旅游开发、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为本研究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社区以及红糖工坊进行了界定和说明。第二部分兴村概况。本部分介绍了兴村的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环境,同时也对兴村的传统红糖制作技艺以及其他的非遗资源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三部分兴村社区参与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方式。红糖工坊是兴村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核心载体。本部分主要依据田野过程中获得的关于红糖工坊创建的过程、现状等相关资料阐释兴村居民是如何借助红糖工坊,参与到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及在整个参与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第四部分兴村社区参与下的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本部分对整个社区参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使居民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自觉自愿的保护当地的非遗。第五部分结语。本部分对社区参与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上文的相关论述,对社区参与非遗保护以及旅游开发中社区的主体地位以及文化认同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