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正式拉开战后中美建交序幕后的第40年。在过去的40年中,我们经历了冷战的后二十年以及苏联的解体,日本后高度经济增长期泡沫经济的破灭,东西欧体制碰撞后的逐步融合统一,当然还有目前全球最大两个经济实体:中国和美国的巨变。在经济和综合国力方面,美国巩固了其在全球单极控制力量的地位;而中国则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稳步提升。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两国中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其经济实力和规模,成为跨越全球的集团企业。海尔,GE,联想,摩托罗拉,苹果,一系列中美著名跨国公司的名字和其产品已经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也使得我们不免对于这些企业是如何在不同的管理文化下在一个相对统一社会和经济体系中进行运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企业本身是组织的一种形式,是一些功能相关的群体组成的有共同目标的人群集合体,具体来说是指一类通过生产,流通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以获取利润以及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为主要目标的组织。企业管理模式涵盖了对企业的运营战略和目标,文化与组织,产品和技术开发,生产资源和规划控制,资本控制等多个方面,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资源,产出经济效益。毫无疑问,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的因素非常多,这其中包括其本国经济环境背景,员工核心价值观,人文文化,经营规模,所处行业,企业发展阶段,采用的管理框架构造,企业家自身领导风格等等。从理论发展的过程来看,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的一个部门诞生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国外市场竞争较为完全的经济环境中,其理论基础知识和范畴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众多企业管理学科的人员已经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包括企业文化的概念,类型,功能以及企业文化和企业内部各个职能要素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到90年代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各国学者对于不同企业文化量化分析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模式影响作用的理论研究都有了更为系统的发展。本论文试图从企业文化这一基本概念入手,理清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的基本定义和组成部分,以中美两国最为典型的GE公司和海尔公司为案例,比较中美两国企业在企业文化体系上异同点。本论文中相对具有创新性的内容和理论意义是加入跨文化管理的纬度,比较和分析了中美企业文化对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影响作用,提炼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模式相互影响作用的模式。本论文研究和分析的实际意义在于:当我们紧紧地将目光放在企业业绩,规模和资本正增长时,却很少有人发现在追求短期效益的背后,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领域我们面对的是负增长。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实践都一直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其根本原因是将企业文化仅仅作为企业宣传的一部分,而非企业经营和建设的内容。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丰田的大野内一只是将福特的流水线工程简单的搬到丰田,是无法创造出吸收了本国文化特质的具有持久改造和创新生命力的丰田模式的。对于我们的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将西方先进的企业经营理论和经验和我国企业建设实践结合起来,重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作用,不断进行企业文化内容建设和实践手段的丰富,才能适应经济发展转型期,我国业目前面临的二次创业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