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家在先秦盛极一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代大一统之后,墨学遭到排挤,逐渐中绝。虽然相关的研究没有完全中断,但是,总体来看,缺乏系统的对墨辩影响的研究,尤其是对墨辩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不够充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墨辩对一般论辩方法的影响及《墨经》中“经”、“说”论式的影响入手,结合《为吏之道》所受墨辩的影响及明刻本《墨子》中的诸家评点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以期作出合理的评价。本文第一章讨论墨辩的产生及从“十论”到《墨经》的发展。对于墨子的论辩,从确定认知的标准、提出具体的论证方式及运用多样化的论辩方法三个方面论述。后期墨家在继承墨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表现在论辩思想的继承和论辩理论的创建两个方面,对我国论辩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二、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及创新之处。第二章论述《墨子》论辩的影响,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方面来讨论。在传世文献中,从“经”、“说”论式对韩非子等诸子的影响及其他子书所见墨辩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出土文献主要是探讨墨家思想及论辩对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的影响,从而为墨辩的影响研究作出有力的补充。第三章讨论明代《墨子》刻本中墨家思想及论辩的影响。明代刻书业大盛,对于像《墨子》这样中绝已久的著作来说,大量刻本的出现,对于墨学的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而这恰恰是学术界相对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发掘明代《墨子》刻本的价值,由此探讨《墨子》在明代大量被刊刻的原因、诸家刻本中评语的特点、《墨子》在明代的影响及其在墨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