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伊朗政策的知觉解释

来源 :外交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ool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伊朗政策出台的原因作出心理学的解释。文章借用层次分析法,在对国际环境和美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作出分析之后,指出系统分析对于美国对伊遏制的时机、程度和范围无法作出回答,而微观层面对决策者考查将有助于弥补解释上的缺憾。在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时,不仅仅是根据史实指出美国决策者对客观环境和决策对象(伊朗及其行为)的认识,更在于对这种认识形成的心理动因进行考察。而之所以要考察认识的形成过程,是因为不同的人对当时的决策环境和伊朗及其行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环境因素要通过人的心理因素才能起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一步揭开对伊决策的“黑箱”。 文章在对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决策者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时,借鉴了国际关系认知心理学派的知觉理论成果,对这些理论进行了验证。文章以史实为基础,证实了相关知觉倾向确实在两任政府的对伊决策层中存在,知觉理论的证实过程也就为美国对伊朗的决策过程作出了知觉分析,弥补了系统分析对遏制政策演变的解释缺失,并为美国对伊朗采取更加合理、可行的政策提供了启示。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主权财富基金发展迅速,成为国际金融和投资领域重要参与者,在国际立法层面,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统一立法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立法努力尚未形成正式的法律文件。对我国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第三方制度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制度。根据《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的规定,赋予了第三方以广泛的权利,世界各国都在牵涉本国贸易利益的争端中积极以
程序选择权是程序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直接体现,因其涉及当事人的处分权,故在民事诉讼中运用较为充分。对于强调国家本位的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的赋予则往往受到怀疑。鉴
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现代法治社会制定与实施法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新的《国家赔偿法》开辟了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新篇章,使得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再度受到人们的关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高能耗高污染的矛盾日趋严重,开发利用新能源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必须有坚实的规制手段和政策激励机制来推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