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黑龙江盆地二十一站铜(金)矿床成因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站铜(金)矿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成矿带东部,近年来一直处于找矿勘查阶段。本文在二十一站铜(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二十二站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Hf同位素特征、全岩地球化学、钾长石40Ar-39Ar年代学、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基础上,厘定矿床成因并提出可能的成矿模式图。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二十二站组的沉积下限为早白垩世早期,物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环境,其物源主要形成于四个时期:新太古代(2711±10Ma)、中元古代-古元古代(1238~2428Ma)、新元古代(561~921Ma)、中生代-晚古生代(134~540Ma),且显生宙花岗岩质岩浆为二十二站组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物源。(2)二十一站铜(金)矿化与早白垩世石英二长斑岩密切相关。其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Ⅱ),石英-碳酸盐矿物±黄铁矿阶段(SⅢ)。其中SⅠ和SⅡ为主成矿阶段,铜主要富集在含矿斑岩形成的隐爆角砾岩的胶结物中,金则主要富集在含矿斑岩的围岩中。(3)二十一站铜(金)矿床发育钾硅化蚀变、青磐岩化蚀变、长石分解蚀变。PIMA测试结果显示,铜、金矿化与白云石化、伊利石化密切相关;蚀变岩石主微量元素因子分析表明,铜、金矿化具有差异性,金矿化与硅化和长石分解蚀变密切相关,而铜矿化与钼、锌矿化相关,且同时有In、Cd、Co和Sb的带入。(4)二十一站铜(金)矿早期成矿流体来源于含矿斑岩中出溶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并且在成矿早期有流体沸腾作用的发生,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逐渐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直到成矿晚期演变为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低温低盐度流体。矿床成矿早期成矿压力为100bars~500bars,估算其成矿深度主要为1~5Km。早期的流体沸腾作用是铜的主要沉淀机制,而温度的降低是金的主要沉淀机制。(5)二十一站铜(金)矿中硫同位素为壳幔混源的深源岩浆硫,铅的来源也为壳幔混源,且流体演化过程中萃取了成矿前形成的岩浆岩和围岩地层中的铅,因此成矿物质为多来源,可能既来自于含矿斑岩,又来自于成矿斑岩的各种围岩。早白垩世含矿岩浆中析出的热液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使围岩中的矿质活化,在岩浆热能作用下地下水循环,并淋滤各种围岩中的矿质,在适当的构造位置沉淀下来。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股市发展十分迅猛,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给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带来了压力。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稳定股价、吸引投资等目的选择对财务数据进行造假,破坏了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了股民的损失。财务造假因其方式多样、难以防范、查处历时长和影响范围大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证监会关注的问题。目前,已有很多分析方法用于财务造假识别,如:多元线性模型、Logistic模型、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但是这些方
超级电容器具有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大的优点,作为下一代储能装置的候选之一,一直吸引着大量的关注与研究。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对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
本研究以苦瓜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苦瓜离体再生的主要因子即消毒方式、外源激素种类及配比、基因型、外植体类型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建立高效、稳定的苦瓜离体再生体系;并
身管弹线膛一体化精密锻造成形是身管制造的一个关键技术,但目前这一技术仍缺乏理论上的指导,以致锻造出来的身管内膛存在各种缺陷,特别是身管弹膛处的锥体难以填满,不易成形
[目 的]放射性肺炎是接受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可影响患者放射治疗疗效。灯台叶碱作为云南特色的传统中药,具有解痉平喘和消痰止咳的作用,但灯台叶碱对放
硝胺作为分子结构含有氮-硝基(N-NO_2)官能团的固相爆炸性危险化学品,由于其发生燃烧反应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身管武器发射和固体火箭推进。硝胺物质的燃烧反应属于固、液、气三相反应体系,特别是熔融液层内存在的多相耦合现象,导致现有燃烧模型无法精确预估硝胺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特性。本文基于气态燃料宏观燃烧特性取决于其反应中间产物这一规律,通过硝胺高温热解实验,以及热解中间产物分布近
纳米科技是以当今许多科学为基础的科技,反应了当今科学研究的特色,即多学科的融合性,即纳米科学与技术在化学、物理、材料、电子、医学、生物、机械等多学科方向的交叉融合
随着生物学研究变得越来越昂贵,我们经常遇到重要曝光器无法测量时该如何充分利用可用的辅助协变量信息的问题。而在某些疾病研究中,通常存在相当一部分长期幸存者,他们对这
Al-Zn-Mg-Cu系铝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铝合金材料,其具有比强度高、加工性能好、低密度以及较好的抗疲劳性能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建筑等领域。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稳定性对铝合金的性能及应用影响较大,因此,深入研究该系合金元素之间的扩散行为以及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电子探针(EPMA)和纳米压痕等仪器对(AlZn)-Al,(AlZn)-M
论文用简单、新颖的一步热解法分别制备了铁盐改性生物炭和碳纳米管改性生物炭,并将其用于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研究。这两种复合材料同时兼有生物炭和纳米材料的优点。运用元素分析、氮气吸附脱附、热重、拉曼光谱、FTIR、XRD、SEM等表征手段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论文重点研究了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和铁盐改性生物炭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及其对硝基苯的去除机理,并通过多种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对硝基苯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