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命隧道路表结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hong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有巨大推动作用。公路隧道则因具备提高线路标准、缩短里程等诸多优点而备受青睐。截止2019年底,公路隧道总里程占公路总里程在近十年的占比从0.133%增至0.378%,已建公路隧道超19067座。公路隧道属半封闭的管状空间结构,温、湿度等环境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亦处公路工程中的咽喉部位;且随着渠化交通严重、紧急制动频繁,使结构力学响应特性和功能性能演化规律均有别于一般路面。为满足运营的舒适、安全、快捷、耐久及经济的要求,需合理的材料、结构组合和厚度设计,使隧道路面具备优良的结构性能和功能性,而采用传统改性沥青胶结料的隧道路面在特殊荷载和环境下出现剥落、坑槽、耐久性差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迫切需要建设新型高性能的长寿命隧道路表结构。为响应“交通强国”的国家战略,践行“提质增效转型”的重要战略方针。借鉴国外重载下长寿命路面材料的研究开展长寿命隧道路表材料甄选和室内验证,确定以环氧沥青作路表磨耗功能层;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典型结构的力学响应特点,且结合隧道路面病害特征和梯度功能复合式路面设计原理,初拟了长寿命隧道路表结构,研究拟定结构在不同力学参数、荷载工况、层间接触状态、传力杆作用、不同支承情况下的性能演化规律和受力特性;并按“桥渡原理”进行结构寿命预估和经济性分析,证明环氧沥青隧道路表铺装结构具备卓越的耐久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材料的甄选和室内验证发现:环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达16242次/mm,残留稳定度比为91.7%,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为90.2%;低温下最大弯拉强度达6.9MPa,最大弯拉应变达2800με,摩擦系数达74.5BPN,渗水系数大于5253ml/min,且基于环氧沥青材料在圣马特奥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的成功应用,新西兰开级配环氧沥青混合料专项研究预估寿命达144年,因此环氧沥青可作为一种优异的长寿命隧道路表材料。(2)通过对环氧沥青隧道路表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主要控制指标为弯拉应力、弯拉应变、最大竖向剪应力和横向剪应力;仅竖向荷载作用时,各向指标的极限响应值均出现于层底;水平荷载作用时,最大水平剪应力出现于路表。且最不利的荷载位置是偏载;仅竖向荷载作用时为轮胎上边缘与缩缝下边缘重合位置,水平荷载作用时为轮胎下边缘与缩缝生边缘重合位置;荷载从标准轴载上升至超载,再到紧急制动耦合作用下,拉应力增幅依次为81.3%和18.8、拉应变增幅分别为83.7%和16.5%、剪应力增幅分别为79.4%和81.6%,说明超载对环氧沥青结构的抗疲劳和抗裂性能影响最为显著,水平荷载则对结构的抗剪切流动变形性能影响显著。(3)环氧沥青结构疲劳特性对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环氧沥青层模量>环氧沥青层厚度>应力吸收层厚度>应力吸收层模量。主要控制指标为最大纵向拉应力、最大纵向拉应变和最大横向剪应力。单层和双层环氧沥青结构具备较好低温抗裂性能较好,低温下双层环氧结构(厚度≥4cm)的抗疲劳性能优单层环氧结构(厚度<4cm),而单层环氧的结构的抗剪切性能优于双层环氧沥青结构。单层环氧结构不同荷载工况均适用,具备优异的抗裂、抗疲劳和层间抗剪切性能;双层环氧结构适用于超载、渠化交通严重的路段;传力杆布设时,单层环氧结构更适合特殊荷载工况。(4)环氧+应力吸收层(改性沥青)结构应力吸收层模量的影响分析表明,环氧+改性沥青结构的抗裂、抗疲劳性能优于环氧+应力吸收层结构。后一种结构适用于标准轴载作用的路段,具备优异的抗裂、抗疲劳和层间抗剪切性能,不适用于重载和紧急制动频繁、拐弯及长大纵坡路段。前一种结构适用于渠化交通超载严重和紧急制动频繁的路段。传力杆设置时,前一种结构适用于仅竖向荷载作用的路段,后一种结构更适合超载或者特殊荷载工况。(5)拟定结构随不同荷载工况、层间结合状态的性能演变规律表明:层间接触状态对结构纵向拉应力、纵向拉应变、横向拉应力(超载)、竖向剪应力(超载)和横向剪应力(水平荷载)指标影响显著。(6)板底支承情况对环氧沥青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环氧沥青结构在板底脱空下控制指标是纵向拉应力、纵向拉应变、横向拉应变和最大竖向剪应力;板角脱空对结构性能影响最为显著,且随着脱空面向深度增大而减小,随着脱空面纵向尺寸的增大,力学响应值总体呈增大的趋势,说明脱空面的纵向尺寸越长对结构性能影响越显著。(7)根据经济性分析推荐顺序是单层环氧结构、环氧沥青+应力吸收层、环氧沥青+改性沥青、典型结构的双层环氧结构;表明环氧沥青隧道路表铺装结构在30年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地理信息的持续泛化使得知识服务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终极目标,实现此目标有赖于精细语义粒度的地理信息。受制于异构文本中地理位置的模糊性、异质性与语义粒度差异,实现其空间定位成为地理知识服务的难点与重点。融合文本中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能否提升野生亚洲象活动/肇事等文本中地理位置的定位质量,目前尚缺乏量化研究。本研究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澜沧
学位
雪崩是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小于所受重力,底部摩擦力小于剪切应力,使其失稳下滑并引发大量雪体崩落的现象。雪崩发生时间不确定,发生时毁坏树木、冲垮道路桥梁、破坏通讯、电力等重要设施,破坏力极强。大规模雪崩还会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一次雪崩造成的损害是无法估计的,雪崩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破坏自然环境。因此,雪崩被视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山区季节性积雪覆盖的持续时间和范
学位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社会对低碳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小水电曾经作为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清洁能源而备受青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水电单部门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一些社会与生态问题。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研究因其综合分析水资源、能源、粮食部门间的复杂关联的特点,而被视为一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了探究小水电的单部门发展对其他部门的影响,为水能富集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实证研究的案例。本
学位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质文化的需要,人们逐渐对建筑住宅的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个建筑的室内风环境好坏,直接关乎着使用者健康。高原山地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形成了较为特殊的自然气候。且当前国内外对此研究较为空白,因此具有一定研究意义。本文使用CFD软件FLUENT对高原山地地区城市昆明市典型建筑进行风环境的模拟,
学位
近年国家与人民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水电站、水库数量日益增多。水库水位的调节将对周围地质、地下水、生物甚至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滑坡就是其中一种重大地质灾害,滑坡形成时易造成人员伤亡,抢险救灾也会给经济上带来负担,因此,对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与其形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大理州苗尾乡六兰路口滑坡为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六兰路口边坡失稳的影响因
学位
边坡稳定性与周围环境安全密切相连,边坡失稳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故需要谨慎对待。论文依托兰坪县某边坡工程实例,使用两种不同的有限元软件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并提出加固措施。随后再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加固后边坡进行自然工况、降雨工况及地震工况下稳定性、渗流场、位移场、应力场等方面研究分析,并开展了模型试验,模拟加固后边坡在各种降雨条件下的情况,对其进行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变化及坡体变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可开发土地面积越来越少,为了使有限的土体得到充分利用,常出现既有地铁隧道临近基坑项目的情况。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会改变原有地应力平衡,导致隧道结构等产生附加变形,若变形过大,则会危及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当前对于临近两条强影响区地铁的基坑开挖诱发的隧道变形研究较少,因此,相关研究的展开对确保地铁隧道长期安全运行是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昆明市轨道交通的具体情况,采用
学位
由于预应力钢结构的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场、火车站以及大型体育馆等这类人员密集的建筑物,但是,这类建筑物却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缺点,那就是不耐火。同时,我国关于预应力钢结构多在抗震研究或是普通钢结构的火灾倒塌研究,对于预应力钢结构的火灾倒塌研究甚少,因此,研究火灾下预应力的损失以及预应力钢结构的火灾倒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展了预应力钢绞线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及瞬态火灾下的应力损失试验,利用ABAQ
学位
鲁甸县境内水库多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坝型均为土石坝,具有修建年代久、工程质量差、防洪标准低、工程老化程度严重等问题。加之境内有小江断裂带穿过,地震发生频繁且地震等级较高,极易造成溃坝。此外,由于县境地处乌蒙山系,山高坡陡,溃坝后具有影响范围广、历时快、破坏力强的特点,水库下游分布着较多村庄,村庄受溃坝洪水威胁大。因此,研究水库下游各村庄洪峰到达时间与居民转移时间的关系,分析有效时间内下游居民
学位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群作为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对遗产地的保护和发展引起重视,而周边社区作为遗产地的密切联动者逐渐受到关注,遗产地与周边社区存在协同关系,研究协同发展不仅能实现遗产地保护和发展,也为周边社区带来福利。本文章首先通过实地调研法、文献分析法等分析遗产地与周边社区现状资源与价值、政策背景等,基于共生理论分析遗产地与周边社区目前发展状况,以协同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