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属性义抽取与知识本体构建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z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得到的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为语料,以生成词库理论为理论背景,以认知组合性词义观和词义球结构理论为直接依据,通过全面考察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原始使用面貌,根据词的具体使用环境,分析句法结构中词与词之间邻现组合的原因和语义关联机制,最终得到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全部属性义276个,其中“阳光”的具体属性义112个、“空气”的具体属性义161个、“水”的具体属性义196个,并将这些具体属性义进一步归纳概括为10种初始属性义,分别构建了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属性义知识本体。该属性义知识本体完整呈现了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在语言使用中的实际用法,也呈现了人们认知这三种物质的知识体系。本文是名词属性义知识本体构建的一个初步实践成果,对于建设较大规模的名词词义知识资源具有示范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的理论及应用价值,认为词的属性义在词义结构扩展生成句法结构过程中所起的桥梁纽带作用,能够解释词间邻现组合产生动态组合意义的认知语义动因。同时认为,名词属性义知识本体建立了一种更为精密、更为全面的理解名词词义的认知模型,实现了对名词的句法、语义知识的语言建模,其所包含的多层次的词义知识体系为信息提取、内容分析、文本计算等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工作,为解决句法—语义界面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源支撑。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86-0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