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得到的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为语料,以生成词库理论为理论背景,以认知组合性词义观和词义球结构理论为直接依据,通过全面考察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原始使用面貌,根据词的具体使用环境,分析句法结构中词与词之间邻现组合的原因和语义关联机制,最终得到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全部属性义276个,其中“阳光”的具体属性义112个、“空气”的具体属性义161个、“水”的具体属性义196个,并将这些具体属性义进一步归纳概括为10种初始属性义,分别构建了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的属性义知识本体。该属性义知识本体完整呈现了物质名词“阳光、空气、水”在语言使用中的实际用法,也呈现了人们认知这三种物质的知识体系。本文是名词属性义知识本体构建的一个初步实践成果,对于建设较大规模的名词词义知识资源具有示范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词的属性义知识本体的理论及应用价值,认为词的属性义在词义结构扩展生成句法结构过程中所起的桥梁纽带作用,能够解释词间邻现组合产生动态组合意义的认知语义动因。同时认为,名词属性义知识本体建立了一种更为精密、更为全面的理解名词词义的认知模型,实现了对名词的句法、语义知识的语言建模,其所包含的多层次的词义知识体系为信息提取、内容分析、文本计算等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工作,为解决句法—语义界面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