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国内“城”、“景”割裂,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保护忽略外部城市环境影响、城市无法共享风景资源的现状,以视觉景观分析与评价的相关方法为切入点,从空间维度对“城-景”边界区域进行重新审视与诊断。本文以视觉感知尺度为依据将边界区域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的尺度层级,根据各层级分析和评价的内容,综合运用美景度评价法、语义差异法、数理统计分析法、GIS三维分析技术、空间句法,通过综合集成法进行整合,形成视觉景观控制模型,从而实现城市共享风景资源、风景保护依托城市的双重目标。本文分别从视觉景观分析、评价、控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与研究。视觉景观分析包括天际线分析、景观视廊分析、景观序列分析、空间尺度分析。视觉景观评价包括视觉景观质量评价及视觉景观影响评价,其中视觉景观质量评价以心理物理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不同评价方法对边界区域视觉景观美景度、视觉景观特征进行评价,并建立主观感受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模型;视觉景观影响评价主要通过GIS三维分析技术及专家评价法,对边界区域新建项目进行视觉相容性评价,并划分影响等级,为决策提供依据。视觉景观控制阶段:宏观尺度层级关注“城-景”边界区域整体形态,对天际线、建筑高度、景观视廊进行控制;中观尺度层级探讨边界区域的空间布局,包括观景点布局、路径序列组织、建筑群体布局;微观尺度层级强调行为主体在边界区域行走时的视觉体验,根据不同地理特征(山岳、平原、水体)选取典型地带进行开放空间形式、建筑形态的控制,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创新性成果如下:(1)提出了“城-景”互动的双向视觉景观控制理念,改变了以往研究单纯从风景保护的角度进行视觉景观控制的现状研究,从而使城市与风景资源共享。(2)建立了“城-景”边界区域视觉景观控制方法体系。(3)构建了“城-景”边界区域视觉景观控制模型,用于指导“城-景”边界区域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