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公务员这个职业成为众多求职者的热门选择,大量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参加公务员考试,而报名人数每年都在递增。在我国,“公务员情结”有着很深的代际传承,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无关系。当前,导致公务员这个职业选择的热门原因,是大众认为这个职业可以带来的良好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收入。政府官员消费金额巨大,经由媒体报道和深究,曝光了许多官员的贪污腐败案件,这些信息在引发舆论关注和声讨的同时,也传递给大众一个信息,也就是公务员是“官”与“财”的结合体,这更加增强了公众对于公务员职业的向往程度。我国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与全球接轨,国家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而社会精英受各种因素影响而纷纷选择公务员行业,不利于社会发展。本文运用消费社会学、关系社会学、情感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将公务员中青年群体的消费行为作为切入点,揭开青年公务员消费和生活的现实图景,并结合齐美尔、韦伯等多位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哲学策略和社会-历史策略的双重建构,着力探讨青年公务员的自然属性逻辑、科层收入逻辑、关系网络逻辑和形象建构逻辑。本文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即主要运用访谈法和案例收集分析法,以力求做到实证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保证所用到的研究资料的真实性和研究方法的严谨,从而实现研究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对象确立为公务员中的青年群体,年龄界定为30岁以下,他们作为科层制的基础和公众推崇的对象,消费受到了制度性的约束,因此他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将从他们的特殊性切入,从而达到本文研究目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文导论,首先阐述了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并对以往的研究方法和框架进行描述,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指出本文着重考察青年公务员的四种实践逻辑。其次,本文将消费作为一个切入点,因此在第一部分中对国外及国内的社会学家在消费问题上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由于研究群体的特殊性,本文还对国内学者对公务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第二部分首先通过案例分析,着重阐述了公务员的消费的现状和由于消费引发的重大问题。其次通过社会—历史策略,对公务员成为热门职业选择的原因进行了深究,挖掘了大多数人报考公务员时的预期类别以及影响他们预期的原因。同时还通过实证访谈的内容,展现了公务员消费的现实状况,从而和之前的选择和预期进行对比。最后探讨了造成这一社会现实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公众对公务员的期望与要求让公务员的消费不得不受到制度性的限制。第三部分在第一、第二部分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案例,通过哲学策略的建构,即对他们的自然人假设、政治人假设以及经济人假设这三种人性假设的分析,讨论了青年公务员的消费行为的自然属性逻辑和科层收入逻辑。第四部分结合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社会现象,通过对青年公务员消费的面子和关系网络建构的阐述,汲取社会理论,对公务员消费的关系网络逻辑和形象建构逻辑进行探究。第五部分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同时,提出了建议,也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