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产品质量信息载体的产品质量标识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中产品流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产品质量标识是产品质量信息的传递工具,是生产者、销售者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开始,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信息源,也是监管部门对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它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产品质量标识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与缺陷,无法使这一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拟通过介绍我国产品质量标识制度现状,探讨和分析我国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通过研究、对比国外产品质量标识制度,旨在提供国外产品质量标识制度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使我国产品质量标识制度得到改善和完善。本文针对我国产品质量标识制度存在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化、体系制度结构松散、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借鉴日本、欧盟、美国质量标识制度严谨的体系、细致的法律规定、完备的配套措施的基础上,提出细化我国产品质量标识相关法律规定、优化质量标识制度结构、加大惩罚力度、完善配套措施等建议,从而使我国这一制度能够得到完善并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从内容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产品质量标识制度概述,主要界定了产品质量标识制度的概念、分类与特征,并从信息经济学、产品质量责任以及政府监管这三个角度分析了质量标识制度的价值;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产品质量标识制度的现状,包括梳理质量标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例分析法律法规在我国实践中的执行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与原因;第三部分:介绍日本、欧盟以及美国产品质量标识制度的体系与先进经验;第四部分: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产品质量标识制度完善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