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水体富营养化所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蓝藻水华。自然界中,许多种类的蓝藻都能产生一种或者多种蓝藻毒素,而不同毒素的毒性结构和致毒机理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所有的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危害最大。目前,除藻以及降解MC-LR的方法大体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而生物方法中利用微生物进行除藻及降解毒素的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白腐菌是一种能够降解各种较难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所以本试验研究了四种白腐菌即松针层孔菌(Phellinus pini)、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香栓菌(Tremetes suaveloens)除藻效果及降解微囊藻毒素-LR的效果。试验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藻类的培养,白腐菌的培养,白腐菌除藻试验,白腐菌降解MC-LR的试验和两种酶降解MC-LR的试验。在白腐菌除藻试验中,采用测定叶绿素a含量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白腐菌在Kirk培养基中培养后的降解效果最好,而反应的最适pH值为6.55,最适的投加量为10%~15%。四种白腐菌在同等条件下比较,松针层孔菌的除藻效果最好,除藻效果都在60%以上。在白腐菌降解微囊藻毒素-LR试验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白腐菌的预培养方式应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法,而反应体系中,最适pH值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30℃。四种白腐菌中,松针层孔菌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都在85%以上。在酶降解MC-LR试验中,漆酶不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而锰过氧化物酶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降解效果在50%以上。本文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白腐菌降解水体中的藻类以及微囊藻毒素-LR的效果,找到最适条件,初步了解白腐菌降解藻类及藻毒素的降解机理,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