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人:莫言文学成就的心理传记学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心理传记学方法,以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创作的文学作品、本人的自述和他人的评价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多种心理学理论对莫言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以找到莫言取得文学成就的心理机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如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研究一从“莫言为何成为了‘讲故事的人’?”出发,分析了莫言从事文学创作的深层动机。结果表明,在童年早期,莫言和母亲之间建立了深层的依恋关系,而莫言在他人评价和同伴比较中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自卑驱动的超越动机使莫言渴望获得在母亲心中的地位,获得母亲的认可。在求学、当兵、写作等一系列的探索中,深深依恋着母亲的莫言终于找到了一条能够被母亲认可的道路——用合适的方式讲故事,吸引母亲以及像母亲一样的听众。在这个过程中,莫言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克服了自卑,报答了母亲的恩情。努力获得母亲的认可,也许正是莫言进行文学创作的深层动机所在。  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研究二进一步探讨了“莫言为何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分析了莫言在文学创作这条成功之路上所体现出的典型人格特质。结果表明,无论是莫言在早期的求学经历中和走上创作之路后的行为表现,还是莫言在作品中所创造的典型文学形象,以及他人对莫言的评价,都反映了莫言具有一种坚韧的人格特质,即能在困难的处境中仍有清晰的目标,在目标的追求中善于自我控制、不怕挑战、坚持不懈、韧而不屈,最终达到目标的一种人格特点。正是基于这种人格特点,莫言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莫言也敢于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保障了他文学成就的获得。  在莫言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并最终取得巨大的文学成就的过程中,渴望获得母亲认可的创作动机和他的坚韧人格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渴望获得母亲的认可是莫言进行创作的深层动力,这种动力强化了莫言的坚韧人格,而坚韧人格则是莫言在创作之路上取得每一步成功的保障,同时也保障了他追求母亲认可的成功。追求母亲认可和坚韧人格这两条线索是莫言最终能取得文学成就的根本心理线索,而这两条线索又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和促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在现阶段,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失衡已成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均衡
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肩负着在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推广计算机应用的重任。顺应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步
智慧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规划,整合城市泛在信息,梳理城市历史脉络,支撑智能化行为与智慧化决策。文
自2003年3月健身气功被我国正式列为第97个体育项目开展以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快在全民健身中得到推广普及。大连市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
持续近二十年并方兴未艾的“国学热”,作为一个跨世纪的重要文化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同时,需要对此进行系统考察和理性反思。本文仅以近二十年来大、中小学国学教育为视点,在对
随着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全球村”的形成。由于语言和文化联系密切,在外语教育中融入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一直得到很多学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