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动性逐渐增强,货币政策之间的联动日趋紧密。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其经济运行情况和货币政策导向对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通过非常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后,在2015年重启加息周期,在2019年又再次降息。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对新兴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均存在一定的冲击。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和溢出渠道相关理论的实证结果进行梳理;再梳理分析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和外国货币政策对股市的溢出渠道,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之后通过构建SVAR和NARDL模型检验美国货币政策及其溢出渠道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溢出效应的长、短期非对称效应;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联系我国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经济主体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的溢出渠道主要有货币政策渠道、国际股市联动渠道、汇率渠道以及投资者情绪渠道。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价格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美国宽松数量型货币政策短期内对我国股市有负向冲击,但长期呈现正向影响;短期内,美联储回收货币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冲击效应要大于释放货币带来的冲击,具备短期负向非对称性,而长期则影响效果大致相同,不具备非对称性。美国紧缩价格型货币政策整体对我国股票价格呈积极影响且长期存在负向非对称性,即紧缩价格型货币政策较宽松价格型货币政策更能在长期内引起我国股票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渠道中,投资者情绪渠道及股市联动传导渠道溢出效应相对更为明显,而货币政策渠道则相对较弱。股市联动渠道与投资者情绪渠道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而汇率渠道的溢出效应则相对较为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