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既定的事实,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的大敌,温室效应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后京都时代,不仅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治理成为全球解决气候问题、保护生存环境的重中之重,而且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权的责任划分也成为各国之间争夺发展权益、进行国际谈判的关键所在。消费型碳排放核算方法在碳排放的计算上以其合理性和公平性受到众多研究者的推崇。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对其碳排放量进行正确的计算和责任划分,有利于东北三省制定可行的碳排放政策和治理措施,更好的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各省统计年鉴为基础,构建了消费型碳排放核算体系,对东北三省消费型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论文包括六部分:一、绪论。第一部分详细的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点进行总结。二、相关基础理论。第二部分对碳排放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包括低碳经济理论,生态环境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碳交易与排放权理论。三、消费型碳排放内涵及其核算体系。第三部分在对生产型碳排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消费型碳排放内涵,并介绍了消费型碳排放在贸易和交通领域的核算体系。其在贸易领域的主流方法是投入产出法。四、东北三省消费型碳排放的空间差异。第四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在分析东北三省的消费结构和演化过程后,对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消费型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对其空间差异进行了详细介绍。五、东北三省消费型碳排放影响因素。第五部分论证了能源因素、区际产品交换、经济发展因素和科技创新对东北三省消费型碳排放的影响。六、东北三省消费型碳排放研究结论。第六部分主要是在前面研究基础上得到分析结论并提出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