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建立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模型基础上,检测VMC小鼠不同病变时期心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receptor,IGF-IIR)蛋白及m RNA的动态表达水平,并结合心肌病理积分,研究IGF-IIR与心肌损伤的关系,进一步探讨IGF-IIR参与VMC小鼠发病的可能机制,有可能为进一步防治VMC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将120只雄性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VMC组)80只,对照组40只。VMC组小鼠腹腔接种含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的DMEM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接种等量不含病毒的DMEM液。于感染后第3、7、14、28天,每组各取10只无菌收集心脏标本,沿纵切面剖开,一部分用福尔马林液固定,逐级脱水,石蜡包埋,制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积分,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测定心肌IGF-IIR蛋白表达水平;另一部分放入无菌无酶冻存管,迅速放入液氮罐,再转移至-80℃冰箱冻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测定心肌IGF-IIR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IGF-IIR蛋白和m RNA的动态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感染CVB3的VMC组小鼠陆续有精神萎靡、少动、脱毛等异常表现,死亡率达23.75%,心脏解剖可见整体水肿,心外膜可见散在点片状坏死灶,HE染色可见心肌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断裂,核固缩,大量炎症细胞灶性浸润;正常对照组小鼠精神饮食正常、活动可,无死亡,心肌组织HE染色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未见任何病理改变。VMC组小鼠接种病毒后的第3,7,14,28天的心肌病理积分分别为(1.10±0.568分),(2.60±0.699分),(1.40±0.516分),(0.60±0.51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IGF-IIR蛋白免疫组化镜下观察,对照组小鼠心肌细胞胞浆和胞膜中可见极少量棕黄色颗粒沉积;VMC组小鼠各时间点心肌细胞中染成棕黄色的阳性颗粒明显增多,着色更深。测平均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行半定量分析显示,VMC组小鼠感染病毒后第3天心肌组织中的IGF-IIR蛋白表达开始增多,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直到第28天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VMC组小鼠接种病毒后的第3,7,14,28天IGF-IIR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57±0.0191),(0.396±0.0225),(0.292±0.0132),(0.288±0.01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IGF-IIR m RNA的RT-PCR可见在内参和目的基因对应的泳道上均可见清晰的DNA片段,目的基因片段的灰度值与内参灰度值的比值行半定量分析显示,VMC组小鼠感染病毒后第3天心肌组织中的IGF-IIR的基因表达开始增多,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直到第28天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VMC组小鼠接种病毒后的第3,7,14,28天IGF-IIR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584±0.0738),(0.754±0.1090),(0.683±0.0995),(0.636±0.0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线性相关分析显示,VMC组小鼠不同时点免疫组化检测的IGF-IIR的蛋白表达量与病理学积分呈正相关(r=0.628,P=0.000),VMC组小鼠不同时点RT-PCR检测的IGF-IIR的基因表达量与病理学积分呈正相关(r=0.413,P=0.008),且免疫组化检测的IGF-IIR的蛋白表达量与RT-PCR检测的IGF-IIR的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r=0.465,P=0.003)。结论IGF-IIR的表达上调可能在VMC小鼠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