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肾脏低温延时保存的生物传热机理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对肾脏及保护液物性参数和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实验。该研究内容,是从热科学角度探索冰温延时保存离体肾脏传热机理所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新实验方法的设计既是科学研究的可靠性手段,又是理论研究深入的基础。在查阅国内外生物物性参数研究现状的工作基础上,采用新的实验仪器及相关方法,获得肾脏及保护液的相关物性参数。因为肾脏组织和保护液热导率的精确测定是深入研究冰温延时保存肾脏的基础参数,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的MDSC技术间接获取肾脏不同部位的导热率和相变点,且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保护液冰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使用果蔬热物性测试系统可以直接测量并能同时获得保护液的导热系数、比热和热扩散系数;通过低温显微系统对离体肾脏组织冷却过程中,降温速率和温度对低温保存离体肾脏的细胞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经实验研究发现,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肾脏组织导热率测定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实验结果与参考数据虽基本相近,但二者存在微小的差异。肾脏冰点温度因测量部位不同,其生物组织结构的不同,在较小温度范围内波动;器官保护液冰点的测试较为准确。比较肾脏和器官保护液二者的冰点温度,相差0.1℃,说明器官保护液用于肾脏冰温延时保存具有可行性。通过对四种降温速率下肾脏细胞形态学观察比较可以发现:降温速率越小,肾脏细胞形态的完整性越好,对功能细胞膜的损伤越轻;相反,较大的降温速率对细胞损伤较为严重,尤其是肾小管结构。需要指出的是,肾脏组织内细胞多为功能细胞,无疑增加了对组织微观实验研究的难度,本文在此方面仅做了初步的尝试。上述结果为冰温用于离体肾脏的延时保存,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