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以“三个平面”、“两个三角”理论为指导,对现代汉语复指短语进行多角度描写和解释,以期能探讨和解决一些问题。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一、研究概述从短语的界定及归属、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对复指短语研究作简要介绍和评述。二、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在复指短语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对研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复指”作为这类短语的名称比“同位”要好;短语构成项之间的复指关系是单向而非双向的;复指短语有别于其他类短语,应该独作一类;“打人”、“安全”等构成项是谓词性而非体词性的。三、名名复指短语的相关问题名名复指短语,是指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复指短语。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讨论短语构成项的位序问题、短语的标记问题和短语的语用功能问题。关于短语构成项的位序问题,“绝对指称居后原则”制约着构成项的位序安排,但语境有时也起一定的调控作用;关于短语的标记问题,制约短语标记隐现的是“指称接近性原则”,但语体、音节、语用等因素有时也会有一定影响;关于短语的语用功能问题,复指短语使用时往往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这在复指称谓上表现得特别显著。四、名代复指短语的相关问题名代复指短语,是指由名词和代词构成的复指短语。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讨论由指人名词和人称代词组合构成复指短语的问题。指称同一的指人名词和人称代词,能否组合构成复指短语,以及构成复指短语后不同格式的区别,既要受到语义的制约,又要受到句法和语用的制约。五、复指关系的结构理据复指关系的结构理据,主要体现在复指动因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汉语的语言类型、汉文化心理和认知原理是汉语复指的动因,词性条件、语义基础、组合条件和语体色彩,则是制约复指结构的静态或动态因素。只有同时具备静态和动态条件时,复指结构的可能性才会实现。总的看来,复指短语这种结构形式,既要受到句法制约,又要受到语义和语用制约,这是一种需要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平面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