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视域下普拉斯诗歌中的权力阐释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富有艺术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被称赞为现代诗歌的杰出典范。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普拉斯的许多作品与社会现实相关联,具有明显的政治和历史意识。国内外对普拉斯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白诗、自传批评和女性主义领域,但鲜有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对其政治历史观和权力主题进行探究。因此,本论文试图依据新历史主义阐释普拉斯诗歌中权力的表征、颠覆和含纳。  新历史主义由美国文学批评家斯蒂芬·格林布赖特提出。不同于旧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者认为文学可以通过再现将社会能量表现、传播并影响观众,从而变革社会。他们更加关注文化和社会之间的互文关系。新历史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权力、颠覆和含纳。权力是指统治秩序稳固自身的意识形态手段。颠覆是指对代表统治秩序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反叛。含纳则是对颠覆性力量的抑制和包容。由于上述理论核心内容与普拉斯诗歌中的权力意识相吻合,因此新历史主义为探究普拉斯诗歌中的权力主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文学生涯和艺术成就,国内外研究现状,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框架及论文中心思想。第二章借助新历史主义的权力维度探讨了普拉斯医院组诗中的男性霸权和医疗体系中权力的表征,以及诗人对女性群体的关怀。第三章依据新历史主义的颠覆维度阐释了蜜蜂组诗中诗人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反凝视,对性别政治的颠覆,以及对女性群体的关怀。第四章从新历史主义的含纳维度出发,分析了战争组诗中军事霸权和帝国主义势力对颠覆性力量的含纳,以及诗人对战争受害群体的关怀。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主旨和意义。普拉斯后期诗歌中文化和社会之间的互文关系透视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政治历史意识。本文通过层层递进地分析权力的表征、权力的颠覆和权力的含纳,揭示了诗歌中权力关系的运作及诗人对女性和战争受害者等受压迫群体的深切关怀。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从列式空间理论的视角对奥古斯特·威尔逊的《篱笆》与阿索尔·富加德的《大师哈罗德与男孩》进行对比研究,解读这两部作品中所蕴含的相似的空间性,进一步探讨处在不同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设计好的教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案上明确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等,然而这一切都是从教师的角度设
审理文书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面镜子,它应当规范、统一,甚至应成为应用文中的典范。但目前的审理文书问题不少。如在形式上,有的地方以红头文件形式行文,有的地方以一般公函形
1976年牛津大学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根据“基因”一词(gene)首次创造了“模因”(meme)这一术语。在道金斯看来,模因是指任何能够被持续复制和
公共外交可以提升国家软实力,改善国际关系,所以各国政府开始重视这种由政府主导面向大众的新型外交方式。因此对公共外交的研究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但是很少有从评价理论角
本文旨在比较《嘉莉妹妹》中的嘉莉和《蜗居》中的郭海藻这两位女性在商品社会中的痛苦挣扎。前者生活在20世纪初的美国而后者在21世纪初的中国,二者都生活在相似的商品化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