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风险因素的Meta分析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其临床高危因素及颈部淋巴结清扫的适应征,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规范化治疗。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以及MEDLINE等数据库中2016年1月之前发表的关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Ⅱ区10.3%(87/844),Ⅲ区18.2%(154/844),Ⅳ区16.8%(142/844),Ⅴ区2.2%(17/782)。年龄小于45岁、男性、肿瘤大于10mm、腺叶被膜受累、腺叶外组织侵犯、多灶、肿瘤位于腺叶上极和双侧腺叶等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侧颈淋巴结转移呈中等强度相关,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呈强相关,其中以≥2枚淋巴结转移比值比最高。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以Ⅲ区最常见,其余依次为Ⅳ区、Ⅱ区、Ⅴ区,Ⅰ区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被膜受累、腺外侵犯、多灶性等相关,Ⅵ区淋巴结转移为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高危因素。
其他文献
<正>"危机是难得的成长机遇"。当我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可能会有朋友说我的观点偏颇。但我认为,只有抓住危机事件带来的机遇,发挥媒体作用,在政府与公众、事件真相和公众知情
<正>目前,医用病床大多是单摇式或双摇式,可以调节病床背板角度及高度,以达到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和增加病人舒适度的目的。例如,休克的病人要求抬高头胸部10°~20
建立竖向加劲肋围焊端部有限元模型,研究钻孔止裂、碳纤维补强以及两种止裂技术的共同作用对该细节疲劳裂纹的止裂效果。分析裂纹断面疲劳应力分布规律,考虑不同工况对止裂效果
选用目前常用的含氯、季胺盐消毒剂,针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及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含氯消毒剂(强力消毒灵)
本文分析了封隔器的密封机理,表明由封隔器胶筒材料的应力松弛引起的“肩部突出”是密封失效的原因。江汉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研制的两种带防突件的封隔器,在胶筒端部配
目的:通过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代谢相关性指标(体重指数、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冠心病、D-二聚体、血清总胆固醇
分析虚拟扬声器技术的原理,介绍应用实例。
<正>平潮小学创建于1906年,百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12年8月整体搬入平潮镇文峰路9号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80亩,四幢教学楼,一幢乒乓馆,300米塑胶标准操场。现
会议
以DC(数据中心)为核心构建新一代网络,已是业界主流运营商的共识。相比当前机房局点设置,未来网络DC层级、承载网元类型、数量规模等都将发生变化,且未来通用标准化设备高密度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A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可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关系密切。但是,A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尚未十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