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岛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岸线变迁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滨海湿地和岸线,采用RS和GIS技术,依据实地调查获得的地形地貌资料和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滨海湿地和岸线的专题遥感信息,获得了湿地景观面积、景观格局指数和海岛岸线的分形维数,综合分析了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岸线变迁情况。  以1991年、2005年和2014年三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提取了东海岛滨海湿地景观的类型,计算出面积和景观动态度。1991年至2005年和2005年至2014年,人工湿地的景观动态度分别为1.45%、2.65%,自然湿地的景观动态度分别为2.64%、-2.65%,人工湿地面积在增加,而自然湿地面积则减少。20多年间东海岛滨海湿地总面积增加,其类型主要是养殖池和人工迹地,鱼塭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反映东海岛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滨海湿地景观斑块数在增加,其中养殖池和其它水域的斑块数增加最多。湿地景观随时间由聚集变得离散,多样性和均匀性变大,在朝破碎化方向发展。  1991年以来,东海岛岸线的分形维数值持续变大,整体岸线复杂程度加大。其中,海岛北部岸段的海岸线变化最大,尤其2005年至2014年,海岸线向海显著推进,导致滨海湿地景观类型发生变化,原来的沙滩、树林和裸地全部变为人工迹地。同时,滨海湿地的景观变化也使海岛岸线发生迁移以及形态改变。  东海岛滨海湿地景观类型变化和岸线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其次为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主要是水产养殖、围海造地和构筑物建设等,自然因素包括风暴潮、海平面上升和海岸的易侵蚀性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