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考虑表面化学及物理结构对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用接枝的方法对聚合物材料进行的表面改性研究,无论从科研角度,抑或是工业应用角度都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论文研究工作将乳液,微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到表面光接枝聚合研究中,一方面,利用乳液,微乳液光聚合将通用聚合物材料,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等构筑成各种结构基元(building blocks),如纳米乳胶粒子,并通过这些粒子的组装形成更为复杂的二级或多级结构;另一方面,利用紫外光辐照引发的表面接枝聚合反应,同步的将以上结构基元或由其组成的高级结构固定到聚合物材料的表面,从而达到对聚合物材料表面形貌改性的目的。此接枝体系的开发,首先为聚合物材料表面接枝改性增添了一种新的方法;次之,为聚合物表面形貌改性开辟了一条值得探讨的思路(表面组装接枝);再之,也为乳液,微乳液在受限条件下的光聚合反应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论文工作中,首次成功地将不透明甲基丙烯酸甲酯/1,2-二乙烯基苯(MMA/DVB)乳液体系,以及透明的MMA/DVB微乳液,N-乙烯基吡咯烷酮/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VP/MBA)反相微乳液用于表面光接枝聚合反应,并在PP膜表面形成了接枝纳米粒子形貌。在MMA/DVB乳液光接枝反应体系下的接枝效率很高(80%),且接枝速率快于具有同样甲基丙烯酸甲酯/二苯甲酮(MMA/BP)用量比的溶液接枝体系的接枝速率,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形成基材表面的密度接枝;该体系下接枝粒子的粒径(30-50nm)远小于膜间收集到的非接枝乳胶粒子的粒径(TEM观察,60-200nm)。而序列两步接枝法在MMA/DVB透明微乳液膜表面光接枝聚合反应的采用,使所得接枝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粒子形态更加完整;并由此种方法实现了对接枝纳米粒子在层厚上的控制,得到了膜表面接枝单层纳米粒子的形貌。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又成功地实现了NVP/MBA反相微乳液在PP膜表面的光接枝聚合,通过一步法光接枝在PP膜表面形成了粒径双分布粒子形貌,并由此使膜表面润湿性得到极大的改善,接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