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时期河南生态环境及改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河南曾因其优越的生态环境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但是自北宋以后由于生态环境明显恶化而丧失了在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尤其是民国时期,河南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水、旱、蝗、风、雹等纷至沓来、迭相交织,既给河南的人口、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又导致了河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国民政府时期河南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从自然方面来讲主要是频繁的气候灾害与河流泛滥等自然因素。这一时期,河南气候灾害发生的类型多、频率高、范围广、危害重,其对河南生态环境的打击主要是破坏人文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暴雨引发的洪水及河流泛滥决口淹毁农田、村庄、房屋、堤坝,造成重大灾难。由此导致的水土流失、河渠雍塞、水系紊乱、土地沙化、盐碱化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泛区的地表形态、植被结构,使原来的生态环境面貌发生变化。干旱造成水资源短缺、土地干裂、土壤沙化加剧、植物死亡,还会诱发蝗灾,使得大面积农田被啃食一空,引起农业生产困难,农作物减收甚至绝收;大风则剥蚀土壤引起土地贫瘠化、沙化等。从人文方面看,河南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还与当时的经济凋敝、政治腐败、战争不断、饥荒频发等社会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一方面使河南社会经济惨遭浩劫,造成河南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也极大弱化了河南改造生态环境的力度及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政府时期诸种社会因素是河南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国民政府时期,面对气候灾害、河流泛滥、蝗灾和森林资源匮乏引起的严重生态后果,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制定治蝗、造林措施,进行治蝗和造林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蝗害依然严重、森林未见增加、生态环境总体上继续恶化的事实,说明了这种改造是微弱的、零星的、局部的,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极其有限,没有也不可能从整体上改善河南生态环境的面貌。国民政府时期河南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不但给当时的河南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新中国成立后的河南遗留下了沉重的生态债务。
其他文献
医学传教是近代来华新教在华传教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开拓了新途径,还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医学,对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医学教育事业、中西交流等各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我区各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加强水利建设。至2003年底,全区已累计建成各类水库4367座,其中大型水库31座,中型水库178座,总库容242亿m3,建成引水工
摘 要:复合材料具有承载能力好、优良的力学性能、减振性强、耐磨、耐热及材料的可设计性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种类,以及近几年复合材料在工业的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复合材料  材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复合材料作为最新发展起来的一大类新型材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影响尤为显著。复合材料(Compo
期刊
本论文主要探讨1760-1830年原发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在实现由传统农业经济到二元经济再到工业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原因,重点研究资源制约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
本文以南阳顺阳范氏家族为研究对象,以两晋南朝的政治、社会、文化为时代背景,以南阳顺阳范氏家族政治史和家风家学为主线,辅以该家族的先祖传说和家族世系,以便整体了解两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