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皮联合应用单向和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65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段单节段骨折患者,全部接受经伤椎六钉两棒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伤椎上位椎体单向钉固定,伤椎及伤椎下位椎体万向钉固定,对照组34例均万向钉固定,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通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AVBH)、矢状位Cobb角(s Angle,SCA)、伤椎后凸角(Vertebral Body Angle,VBA)和矢状面指数(Sagittal Index,SI)的变化评估应用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正脊柱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的能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对比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手术疗效。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节段及分型、伤后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时间等观察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伤椎AVBH、SCA、VBA和SI矫正度:观察组分别为30.3%±9.4%、10.3°±5.6°、12.4°±5.7°、14.5°±7.4°,对照组分别为22.8%±11.6%、7.1°±5.6°、7.6°±5.3°、9.6°±6.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随访伤椎AVBH、SCA、VBA和SI矫正丢失度:观察组分别为3.1%±2.0%、2.1°±1.9°、3.1°±1.8°、2.2°±1.5°,对照组分别为6.8%±4.1%、3.3°±2.3°、4.7°±3.0°、4.1°±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术后随访相同时间段的VAS和ODI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有1例(1枚)单向钉螺帽松动,对照组有1例(2枚)万向钉断裂,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单向钉和万向钉内固定与全部应用万向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功能康复,然而,前者具有更好的矫正畸形和维持矫形效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