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技术价值增值和产业链整体升级,攻克核心技术瓶颈是关键。现阶段我国光伏产业虽然已取得不错成绩,在众多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后发技术优势略显不足,与国际先进技术仍有较大差距,且在共性技术研发和基础研究等领域投入较少。基于现实情况考虑,采取递阶式技术突破方式符合现实需要。同时,技术突破过程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关系复杂多变,主体创新行为的选择归根结底是对利益诉求的考量,故其本质是一个利益形成与分配的问题。因此,从参与主体角度出发,解析递阶式技术突破各阶段所蕴含的多级强化机理,构建多方主体利益均衡的实现机制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对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纵观全局,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已在一些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部分光伏产品的产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细究便会发现,涉及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环节尚未实现实质突破,技术研发进程缓慢,收效甚微。造成这一情况的因素众多,具体可从技术研发基础、技术创新模式、参与主体合作情况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上述现实分析,分析光伏产业需采取递阶式技术突破这一方式的现实必要性,为下文模型构建奠定现实基础。其次,对多主体参与光伏产业的递阶式技术突破方式进行机理解析。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光伏产业递阶式技术突破微分博弈模型,根据模型解析可得,多主体参与的递阶式技术突破方式对光伏产业存在多级强化机理:对产业技术创新的“累积——牵引”机理,对产业发展的“共生——助长”机理,对产业市场价值实现的“增值——持续”机理。再次,从参与主体的利益角度出发,构建超网络模型对多主体参与光伏产业递阶式技术突破的利益均衡问题进行探析。运用数值仿真工具,针对利益均衡模型进行算例分析,通过对比损益参数对参与主体行为决策和最终利益的影响程度大小,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各参与主体技术投入强度和参与积极性的因素有主体创新投入成本、产品技术转化率、主体间合作关系稳定性、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等。最后,在分析光伏产业现实发展情况和解析量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有助于实现多主体利益均衡的对策建议。在优化产业政策方面,应对现有政策体系进行完善,着重在核心技术突破、改革补贴机制、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在参与主体合作创新方面,可从构建合理的分配系数、建立公平互信的惩罚机制、缓解光伏产业的资金压力、建立创新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政府重新调整作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在构建多层次应用市场方面,提升市场供需契合度、推行多样化的“光伏+”应用业务模式、鼓励产业纵横向延伸以及及时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等。这一系列的措施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光伏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