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基础教育改革中,信息技术课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实践活动课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其核心要求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实现每一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协调统一。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过多地注重知识讲授,较少强调学生学习情感因素的激励与提升。为此,落实新一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除了改革现有的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研究,将学生学习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实现有机的融合。基于近十年内有关翻转课堂和学习情感体验方面的研究文献分析,发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翻转课堂的研究方兴未艾,翻转课堂已经形成了“三段八环节”活动实施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的翻转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系统包括认知和情感两大方面,传统的研究只是关注认知方面,对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关注明显不足。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翻转教学整体过程中,学生学习情感的变化复杂,正面情感与负面情感交替出现,整体上经历了一个积极到消极,再由消极到积极的循环变化过程。其中,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阶段,主要是完成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通过一定的项目驱动来生成适当的焦虑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理性对待困惑不解;翻转课堂教学的课中阶段,要重视发展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们在团队协作中获得自身的愉悦满足情感;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后阶段,则是要通过评价反馈来增强自信心,在巩固练习中内化学习动机,在知识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实现新的兴致确立和学习期待形成。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中,相应的数据结果也充分证明了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在整个翻转教学过程中变化的规律和机制。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表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彼此之间交流互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接纳,实现学生人格的顺利成长。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翻转教学过程中,应多积极鼓励正面的情感交流,积极预防消极的情感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研究仍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重要关键领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