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评价及利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ir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技术,观察丁苯酞治疗慢性脑缺血低灌注的临床效果,为治疗慢性脑缺血低灌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存在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ASL灌注证实存在低灌注的患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丁苯酞组共收集55例,其中随访脱落2例,选择血管内治疗1例,最终收录52例;对照组共收集54例,其中随访脱落2例,脑出血1例,脑梗死2例,最终收录49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ml:丁苯酞25mg,氯化钠0.9 g)静脉滴注,每次100 ml,每日2次,连用2周+恩必普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100mg/粒)口服,200mg/次,每日3次,连用12周,疗程共14周。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14周后行磁共振ASL检查和相关量表的测评(Barthel指数评分、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相对脑血流量值(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最大层面低灌注区面积以及量表评分的变化,进而通过影像及临床两方面评价丁苯酞治疗慢性脑缺血低灌注的效果。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及既往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丁苯酞治疗慢性脑缺血低灌注的临床效果分析:(1)相关量表评分测定: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FIM及B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丁苯酞组MMSE、MOCA及FIM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BI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效果比较:丁苯酞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丁苯酞治疗慢性脑缺血低灌注的临床效果ASL观察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侧CBF值、rCB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丁苯酞组患侧CBF值、rCBF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治疗前两组健侧CB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健侧CBF值、CBF差值比较,均无明显变化;(3)治疗前两组患侧最大层面低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丁苯酞组患侧最大层面低灌注区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丁苯酞可明显增加慢性脑缺血低灌注患者的脑血流量,提高脑灌注。2ASL技术可以客观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为丁苯酞治疗慢性脑缺血低灌注提供影像学依据。3丁苯酞可明显提高慢性脑缺血低灌注患者的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图3幅;表8个;参157篇。